在这篇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跟嶋崎昭典做了报告,他说我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并且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成果,他们可以推荐我到东京大学去申请博士学位答辩。当时嶋崎昭典是东京大学农学部的博士指导教官,在生丝工程管理及生丝检验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我的论文提交到了东京大学农学部。1985年,我跟东京大学联系了,一批教授审阅后,对这个理论的评价也很好。1986年,我进行了论文答辩。这当中还有一个契机问题,国家那时也很穷的,不像现在,拿一笔钱出国开会或留学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工资收入是不足以自费出去的。我们学校的院长吴融如老师很支持这个事情,就向中国丝绸公司询问是否可以资助我,丝绸公司很快就答复,资助一笔钱,一次就批了5000美元,让我到日本参加1986年夏天的答辩会。答辩通过以后,经过东京大学本部的审查,1987年的8月份,我被正式授予了东京大学的博士学位。
我是在职进行博士论文研究的。1987年12月份,我评上了副教授。1989年,日本信州大学有一个搞工程数学的老师,因为一些个人的原因离职了。信州大学在招聘教授,我因为在信州大学留学过,很多老师都积极推荐我,希望我过去。1990年,我到信州大学去工作了三年,在制丝工程管理方面每年都亲自研究,并发表四五篇论文,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工作。开始去的时候,我是副教授,工作了两年以后,在信州大学工作期间被评上了教授。我的很多论文都是在信州大学做的研究,发表在当时的《蚕丝学会志》(《日本蚕糸学雑誌》)上,这本杂志在专业领域中是比较有影响的,我的工作主要是系统工程和丝绸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日本大学里有教授会议,教授会议是日本大学里决策重大问题的权威机构。什么人什么时候可以升教授,要有一批教授认可这个人,推荐这个人,最后投票,此外还要有机会,要有空的职位。我正好有这个机会。5个教授推荐,送论文中的代表作外审,最后送教授会议通过。教授会议首先是学科里面的教授会议通过,然后是整个学校的教授会议通过,整个程序是很严谨的。(www.daowen.com)
1992年,我评上了教授。三年任期满后,1993年10月,我回国了,在回到苏州丝绸工学院前,正好学院也在评职称。虽然我是日本大学的教授了,但在苏州我还是副教授。我的材料上报后,1993年6月,我通过了国内的评审。1994年7月,在选拔新的院领导时,我被推选为丝绸工学院的副院长,后来1997年工学院与苏州大学合并时,我又被任命为苏州大学副校长。
在任职期间,我继续进行制丝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当然是有意义的。随着生产工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们要实现计算机生产工程的自动控制,需要有理论、有模型、有很具体的指令,计算机才可以执行。为此,我们就希望能够把工程现场中的问题,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认识的一些模式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这些模式分析,让计算机对工程实施控制,以追求更高的速度,更好的质量,更少的损耗。即能够实现自动化、省力化,同时能够提高质量、减少损耗,当时这是工程管理研究的主要目标。其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工作,我花费了很长时间去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