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杭州历史学家丁云川先生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太外公的一块墓碑在他家中,叫我去看看。我去看了,这是一块太湖石做的碑。上面一个字也没有了。他告诉我,这是他父亲从半山一位石匠那里买来的。他说刚拿回来时,他爸爸对他们小孩子说:“这就是杭州鼎鼎有名的袁震和绸庄的创始人袁南安先生的墓志铭。”墓志铭是一篇短文,他只记得第一句话:“清封朝议大夫袁南安先生墓志铭。”后来“文革”时期,小孩子们用砂轮把上面的字都磨平了。现在这碑还保存在他家中。回家后我就问我母亲,她说是的,太外公的墓前是有两块墓碑,一块记载子孙后代,另一块介绍他的事迹。1956年,墓迁到南山公墓了,这两块墓碑没有带过来,所以可能就是石匠收起来的。母亲还告诉我说上面的墓志铭是有拓本保存的。她说有20本,上下用两块木板夹起来的。这又使我想起小时候,母亲教我们写描红字,练毛笔,一本又一本,用的字帖就是赵孟頫的,说不定这就是太外公的墓志铭拓本,我们那时又不懂事,后来“文革”中都烧掉了。现在我为太外公做了一本《袁震和绸庄资料集》,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
再说说小福清巷吧。听我母亲说,这房子是我大舅舅要娶亲时,太外公买下的。有记载大约是1909年的时候。
2014年我到西溪去拍照片,无意中走进了蒋村祠堂,看到两面墙头上是介绍蒋村的故事的连环画,我一幅幅看过去,兴奋了,里面讲到蒋村与庆春街上的七宝寺、祖庙巷、广福巷都有关系,这又使我想到袁震和绸庄与七宝寺的关系。蒋村在庆春街上开米店,七宝寺是他们的仓库。袁震和绸庄的店面就在庆春街上,那时叫盐桥直街27号余树堂,袁震和绸庄的大房从七宝寺进出,可见关系很密切,袁震和绸庄二房的奶奶(我外婆)六十大寿时还在七宝寺里拍照留念。最近我又发现了外婆六十大寿时在七宝寺里留念的照片,其中有我爸爸和舅舅、姨夫们的合影。这使我想到当时庆春街上的人们,吃的是蒋村的大米,穿的是袁震和绸庄的绸,一派繁荣景象,庆春街就像南宋清河坊一样。
最近,我看了万事利集团董事长李建华先生出的有关丝绸的资料,里面讲到有一种叫“缂”的丝绸,可称为“丝绸上的雕刻”。我想起来了,在我第一次捐赠给中国丝绸博物馆中的一些零碎绸料中,有一块可能就是“缂”,这料子真的很好,小时候夏天母亲给我们做运动衫穿的。我希望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万事利丝绸集团公司合作,可以复制一下这种“缂”。(www.daowen.com)
1915年袁震和绸庄在美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2015年袁震和绸庄获奖100周年。2018年袁震和绸庄创始人袁南安先生去世10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外公还是从事过丝绸事业的,那时已改名“杭州天利丝绸厂”了。只是除了袁震和绸庄第三代大舅舅和二舅舅从事过丝绸事业外,另外都是读书人,没有人继承丝绸事业了。
采访时间:2013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