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80年代引进喷水织机,助推中国化纤市场发展

80年代引进喷水织机,助推中国化纤市场发展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化纤原料发展,我们又开发设计了仿真丝产品。参加丝绸学术论文会,1993年,盛泽(中)丝绸产品获江苏省金奖,1988年,南京(左一)在“佳丽丝”杯评选上领奖,1989年,北京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化纤原料进入了市场,以前服饰面料都要布票,凭票供应的。后来80年代引进喷水织机,化纤原料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展,涤纶原料、华达尼这一系列产品出来了,中国老百姓穿衣问题得到解决了。

80年代引进喷水织机,助推中国化纤市场发展

后来我们又开发了出口日本的提花和服绸,它的门幅只有40公分。那个时候的设备都是铁木织机,至少90公分门幅才能生产,为了适应生产需要,我和机械工人师傅一起研究,进行设备改造。把织机改造成一机两幅,后来又再改成三幅,两幅上面再附一幅,投梭是两中间投梭,两头都可以打纬。设计产品还要配合搞技术革新,将铁木织机改成丝绒织机,生产真丝丝绒。我开发品种有上千个了,那个时候全国要编号,要统一规格,申报的大概有四五百个。

随着化纤原料发展,我们又开发设计了仿真丝产品。化纤高泡组织产品是两个经轴生产的,是我开发设计的。在1989年于北京召开的全国“佳丽丝”杯评选中,我这个产品拿到了“佳丽丝”杯大奖。高泡丽花绸,利用地组织收缩,起花不收缩,把花纹凸出,达到新颖的效果。在北京展会上,江苏省省委副书记顾秀莲、当时的财政部部长陈慕华这些女同志,看了以后很感兴趣,包括中央领导都在产品前和企业展示人员一起拍照、留念。80年代,新产品高经纬密度刺绣真丝绡是跟苏州刺绣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刺绣研究所用于双面绣的底料是进口化纤,他们提出真丝能否可以做出来。我在政协委员会开会时碰到刺绣研究所的人,谈起这个产品,后来经研究,改进了原料及工艺,用真丝做到13旦尼尔、15旦尼尔,实际上是相当于14旦尼尔,产品原料细,密度要求又高。经纬密度一公分都要100多根,那个时候的设备是由梭织机来做,难度很高。我们和缫丝厂联系,他们专门配合我们搞13旦尼尔、15旦尼尔的产品试生产。我们生产高经纬密度真丝绡,通过防蛀处理等工艺后,苏州刺绣研究所用我们的产品进行双面绣,达到了预计效果,替代了进口化纤料。

参加丝绸学术论文会,1993年,盛泽

(中)丝绸产品获江苏省金奖,1988年,南京(www.daowen.com)

(左一)在“佳丽丝”杯评选上领奖,1989年,北京

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化纤原料进入了市场,以前服饰面料都要布票,凭票供应的。后来80年代引进喷水织机,化纤原料在中国市场开始发展,涤纶原料、华达尼这一系列产品出来了,中国老百姓穿衣问题得到解决了。但是如何利用这些原料,怎么把产品做上档次,适应内外衣方方面面市场需求,成了当时的主要难题。所以,我们开发新品种也是比较多的。这个也是跟着市场转,市场喜欢的就多生产一点,当时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