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把希望寄托在科技进步上,1985年我搞了一个用特别劣质的蚕茧生产出高档丝的课题,经历7年时间的研究和实验,把处理劣质茧的技术拿了下来,它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都很成熟了,课题的先进性就是用很差的茧子照样能够生产出高档丝。我运用了一些特殊的统计方法,并推导出公式,专门用一个计算方法推导出了一条曲线的方程式,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就使用一个作业指导书。四川省在万县丝织厂举办了由80多家丝厂参加的大规模推广学习班,时间为一个月,在全省各地推广这个项目,效果比较显著。我应西南农业大学蚕丝学院创办人王天宇教授之请,去大学讲了两小时的研究成果的数理统计理论和可靠性数学研究,几十位听众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之后四川省每年都要请我去做一次培训班主讲,并请全省相关的科技人员参加。1991年“提高粒内差大的劣质茧生丝品位研究”被评为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课题还有些小的配件,需要有些小的质量指标,我为此也设计了一些小的设备,都推广得很好。随着整体上缫丝企业的萎缩衰退,原来的万县地区现在只有一家丝绸工厂保留下来,近几年我还经常带领丝绸公司的领导专门去进行技术指导。(www.daowen.com)
当时我看到这个情况,预感到整个发展形势不利,就组织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科研项目“‘新合纤、大丝绸’系统技术研究”,建议四川省和重庆市建立新合纤大丝绸生产基地,搞丝绸新布局。新合纤大丝绸包括蚕丝,包括各种化纤丝、化纤绸,把合纤的原料引进到丝绸,同时搞混纺组合。围绕这个课题,我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我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期间,请吴文英为我们写的那本《现代丝绸科技》(40万字)题个书名,那届她当纺织工业部部长,对下面基层的人非常好,她写好后委托《中国纺织报》的主编给我送到驻地。听取汇报后,她对我这个“新合纤、大丝绸”的项目十分支持。她题词的时候,我跟吴部长一起拍摄照片,其中有一组照片在《中国纺织报》刊登了,四川省丝绸的杂志上也都全部登了。当时她就说,丝绸发展之路,从大纺织的概念去谈丝绸,这个很有前途。只是后来科研经费解决不了,最后也没有进行完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