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41年出生,老家在常熟。我是一个标准的农家子弟,务过农,父母一个字都不识。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读书,高小毕业后,因家里没有钱,停过一年学,在家干农活。后来听到别人介绍说,国家对贫困学生有助学金,第二年我便考上了江苏省常熟中学。
我老家常熟是一个纺织重镇。老祖宗在那里很早就从事纺织业,这对我的专业选择很有影响。我家有土纺纱机、土织布机,我母亲会纺纱织布,我父亲也曾在县城厂里当过染工。考大学时,父母亲希望我去学洋机器,学纺织机械,将来代替手工作业,他们认为这行很有前途,所以1961年我报考了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机械系。
1966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留校后,我在上海七纺机厂工作过。1966—1969年不招生,因为没有学生,也没有书教。按有关文件,我们这些人要接受再教育,我们留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到天津4688部队锻炼了一年多。华东纺织工学院是纺织工业部直属院校,由纺织工业部直接管理。1970年,因学校仍没有招生,我们就随同纺织工业部的下放干部,一起到了湖南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工作了5年。先后在车间当技术员、厂研究所当副所长。1976年离开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调到湖南省轻工设计院,先后任技术科副科长、科长、副院长。后来又调至湖南省轻工业局,任科技处处长。1978年,轻工业部的轻工业和纺织分家后,纺织工业部恢复。地方上也一样,纺织从轻工业局分出去,成立正厅级湖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我被任命为副总经理。(www.daowen.com)
岳阳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是个几千人的新建厂,是个生产苎麻纺织产品的现代化工厂。为了加快这个厂的建设和试生产的步伐,省公司决定要我去当这个厂的一把手。组织上要我去,可能考虑到我比较年轻,也在工厂工作过。在厂里当一把手很辛苦,清早起身,常常忙到深夜,有干不完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在80年代初,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河南胜利造纸厂、浙江步鑫生服装厂关于企业改革承包的报道,很有启发。我也在厂里采取施工、安装和生产线的承包,平均奖金10元左右,同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等措施,全厂职工和干部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有的职工深夜还在车间上班,全厂很快改变了面貌。由于工厂实行承包等改革,当时社会上也在争论,所以厂内有部分人对我的做法也不太“感冒”,向省里反映我不讲政治、搞物质刺激,但我没拿一分钱。结果省里组织来厂调查后,觉得绝大部分人对我的反映都还是不错的。这在我的政治生涯里也算是一个转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