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我在绸缎新品种研究设计上,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注重设计技法、技能、技艺的锻炼,取得了成效,我设计的87个优秀绸缎新品种(含合作设计)连续成交、生产出口,远销欧美、日、非、中近东、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连续多年成交、生产出口的有28个品种;间断性成交、生产出口的有30个;一般性成交、生产出口的有29个。
(左一)在“江苏省第二届涤纶仿真丝精品展评会”的新闻发布会上,1990年,南京
有两个品种被评为1980年度丝绸行业出口绸缎品种花色评比优秀品种。一个是1976年设计的12580玉玲绉系全真丝高级时装面料,这个品种体现了真丝绉类织物的内涵,又能展现织纹和印花相结合的多层次美感,仅1976—1982年就连续成交、生产出口50.19万米。另一个是1977年设计的全真丝绉类高档男士衬衫面料12596色条双绉。该品种是在我国优秀的传统真丝“碧绉”的基础上,运用练不褪色的传统工艺,由彩条丝线和加捻丝线与组织结构的巧妙配合而设计的,质地绉效应明显,弹性丰富,织物表面点缀的彩条明亮高雅大方,仅1977—1982年就连续成交、生产出口31.96万米。
(右二)主持“丝织梭子涂层”科研项目鉴定会,1986年,苏州
1979年荣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和国家银质奖,1984年又荣获国家银质奖的50155条子花绡,是我于1965年根据优秀传统绸缎绡类品种的结构,在观摩了大量具有东方民族特色装饰图案的基础上,结合中近东民族服饰爱好、流行色彩与图案花派的特点而设计的。它是全人丝彩条花形的绡类新品种,质地柔软、飘逸舒展,外观明朗悦目、绚丽多姿,是中近东阿拉伯地区国家妇女最为欢迎的服饰面料。据当时《苏州日报》报道,该面料被誉为“东方绚丽的彩霞”,“阿拉伯神话中美妙的仙女”所着。在1965年秋季广州交易会上客商争相订购,连续成交、生产出口20多年,盛销不衰,仅1965—1982年就连续成交、生产出口367.29万米,成为我国绸缎绡类品种的一枝新秀,该品种在原苏州新苏丝织厂生产。(www.daowen.com)
畅销东欧市场的K6144玉叶缎,是我与同事1975年合作设计的,该新品种系采用细旦尼龙与粘胶人丝、金银线交织,是利用金银线的光亮,细旦尼龙丝的细腻柔软,粘胶人丝的明亮,交相辉映衬托,使织物呈现得高雅精致、富贵华丽,是宴会礼服的高档面料,深受东欧市场欢迎,仅1976—1982年就连续成交、生产出口10.19万米。
荣获全国1982年度旅游新产品优秀新产品奖和国家经委1983年度优秀新产品奖金龙奖的“金银线织锦被面”是我在传统织锦被面的基础上,应用金银线的光亮使被面外观高贵华丽、光彩闪耀夺目,是婚庆的高档被面,数年来在市场上保持了销售优势地位。
我1968年在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与蒋泰刚同志一起研制了工业用新产品“导电绸”,将其应用在高压输电工程上,基本上解决了带电作业工人的安全操作难关。“七五”期间,我参加省丝绸工业公司承担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优质桑蚕茧丝绸综合技术开发和应用”,该项目于1988年荣获国家星火科技奖。1977年我成功完成了南京梅园新村革命文物——周恩来总理和董必武副主席在南京革命时期用过的“蜀锦被面”的复制工作,受到各界好评,复制品至今仍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展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