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39年12月29日出生的,老家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农村,我来自农民家庭,成分属于贫农。我初中是在横林初级中学读的,1955年毕业后,就直接去了苏州浒墅关的一个蚕桑学校,我在那里学的是制丝工程专业。第二年学校就改成江苏省丝绸工业学校了,这个学校是国家办的,那个时候,中专生的费用全部是由国家来负担的,食宿、学费学生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这样,我有幸走上了丝绸之“路”。
学校开设的制丝工程专业是按照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的,除普通课程外,还开设有“金工”“机械零件”“电工”“热工”这一类的基础技术课程,以及“制丝学”“复摇”“绢纺原料”“制丝化学”等各种专业课程。毕业后,我和另一个同学分配到了山东淄博制丝厂。那个时候的学生很听党的话,党叫你上哪里你就上哪里,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农村来的,家庭也比较贫困,觉得能够找到一个工作就很高兴了。
山东淄博制丝厂是国家1953年投资建设的,我是1958年来的。按照国家规定,工作的第一年是见习。1958年正值大炼钢铁,之后就是搞化工综合利用。那个时候,缫丝综合利用很受宠,它虽然效益不高,但是发挥了经济杠杆的作用,所以厂里就让我从事综合利用这一块。后来我就去了化验室做综合利用,负责产品质量检验。(www.daowen.com)
我先做化验工作,后来就做缫丝的蚕茧检验工作,那时候叫试样,通过试样进行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决定每一批原料的产量、质量、消耗这三大缫丝生产指标的关键。我一直在工厂做技术工作,在检验室从车间技术员做到高级工程师,见习后就是助理技术员,以后每三四年晋升一次。我在车间也待过一段时间,做车间管理,就是车间技术员。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了更大发挥。
淄博制丝厂是山东省最大的一个缫丝厂,1978年后,厂里成立了一个科研室,我在科研室里负责产品开发以及自动缫丝试验研究这一类的工作,那个时候我就是技术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