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家庭作坊研究所:探寻一条巷子的小秘密

家庭作坊研究所:探寻一条巷子的小秘密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一共8个人留在苏州,7个人分在工厂,我一个人分到丝绸研究所,我很高兴,心想:这个研究所是怎么样一个研究殿堂啊?结果一条巷子走完,我都没找到那个研究所的门,后来发现巷子里面有个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那里面就像家庭作坊。60多年来,我没有停止过对丝绸的研究,即便是“文革”期间,也没有中断过丝绸品种的工艺操作实践。

家庭作坊研究所:探寻一条巷子的小秘密

我是1939年出生的,老家在江苏常州武进县。1954年,我考取了江苏省浒墅关蚕丝学校。原来学校只有蚕桑缫丝专业,我那一届有了丝织专业,但非常难考,我们那里好多人都没有被录取。我1957年毕业,三年制嘛。我们是中国第一届丝织专业毕业生。那时候全国都没有丝织专业,后来这个学校搬到苏州,变成了以后的苏州丝绸工学院。我读书的时候,没有专业书的,专业课上用的都是老师编的讲义,因为丝绸是一个传统行业嘛,没有理论什么的,当时用的是一些苏联教材。我毕业后被抽出去参与编中专的教材和高等教材,在浙江编的。

毕业后,就我一个人分到苏州丝绸研究所,从事丝绸设计、产品设计。这个研究所在张家桥巷,那就是一个小巷。我们一共8个人留在苏州,7个人分在工厂,我一个人分到丝绸研究所,我很高兴,心想:这个研究所是怎么样一个研究殿堂啊?结果一条巷子走完,我都没找到那个研究所的门,后来发现巷子里面有个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那里面就像家庭作坊。有传达室,但传达室和原料仓库是在一起的,里面有几台机器,有一个客厅。那年我19岁。当时有一些设计人员,我跟了一个姓金的,金纯荣老师,跟他学习品种设计的技能,他教我分析,教我设计。(www.daowen.com)

后来丝绸研究所搬到公园路一幢很漂亮的房子。我这一生都在从事丝绸品种设计,经历了“文革”,到车间劳动过,后来我被调到苏州丝织试样厂,搞品种设计。杭州上海也都有一个试样厂,试样厂就是搞丝绸试样的。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一直在研究所和试样厂搞品种设计,直到苏州丝绸博物馆成立,我才离开试样厂。到了博物馆,我又开始从事古代的丝绸文物复制研究,从商代、战国、两汉、隋唐,到明清,我复制了一系列的产品。我退休以后从事宋锦的研究,我是宋锦的国家级传承人。60多年来,我没有停止过对丝绸的研究,即便是“文革”期间,也没有中断过丝绸品种的工艺操作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