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年教学科研积累,分享精华经验成果

20年教学科研积累,分享精华经验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调到苏州丝绸工学院以后,我基本上与丝绸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参与的这些项目,得了一些国家级、省部级的奖项。我第一个承担的国家科委项目是“蚕丝理化性能研究”。当时国家科委给了20万的经费,1980年学校能拿到这些经费也已经算多了。项目由纺织总会牵头,由我们学校、炼染厂和苏州丝绸研究所三个单位共同完成,总的负责人是我。我凭借20年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1978年调到苏州丝绸工学院以后,我基本上与丝绸的关系就比较密切了,参与的这些项目,得了一些国家级、省部级的奖项。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积累了一点经验,对我们丝绸行业的发展也有了些了解。在这个情况之下,有的项目我跟其他老师一起搞,有的我个人承担。

我第一个承担的国家科委项目是“蚕丝理化性能研究”。理化性能分两大块,一块是丝素的结构,一块是丝胶的。我们染化系主要负责丝素那一块的研究,丝绸系负责丝胶那一块的,我负责丝素一块里面的一部分。这个项目是国家科委比较大的一个项目,是理论性项目,最后是以出版论文集的形式作为成果的,所以我们编了一本《蚕丝理化性能研究》论文集,作为这个项目的成果。当时国家科委给了20万的经费,1980年学校能拿到这些经费也已经算多了。我们在《印染》杂志有关丝素那个版块发表了一些论文,这些论文也被国际上的一些学术刊物如《化学文摘》摘录并转载,这几篇是理论性强一点的文章。当时第一个项目完成后,没申报评奖,就评了优秀论文什么的。

大概搞了一两年科研以后,因为当时老师紧缺,有个别老师调走了,我就开始上一些课了。比如“丝绸染整工艺学”,这门课学时数比较多,有200多个学时。我们分白线、色线这样两大块,我基本上白线那一块,染色印花我没上,就是上脱胶前处理、后整理这一块,上的是没有颜色的这一块。后来我又上了“纤维化学和物理”这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我搞一些科研项目,基本上都是跟丝绸有关系的项目。比如新纤维、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染整应用技术,产业化,等等。我一边上课,一边搞科研。

1987年,我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就是“加强捻真丝绸高温高压精练技术”。织物加强捻结构,像一般双绉、重磅双绉,这些真丝绸脱胶比较难,如果采用快速的高温这样一个精练技术,由于温度高、渗透性强,可以使它脱胶脱得均匀,对丝素的损害比较小。这个项目是我们学校牵头,跟苏州第一绸缎炼染厂合作的,他们主要生产真丝绸。当时项目组想自己造设备,高温精练这样的设备,但因为自己造的话不仅成本高,技术方面还不好过关,所以我们就从日本引进了一台高温精练的设备。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些生产的工艺和技术,这个项目后来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时也发表了好多篇文章。项目是我牵头的,也是科技部的一个支撑项目,有拨款的。项目由纺织总会牵头,由我们学校、炼染厂和苏州丝绸研究所三个单位共同完成,总的负责人是我。大概搞了三年,因为要引进设备,等了半年多,手续上有一些问题。

1989年,我到澳大利亚访问学者,去了一年半。去之前,这个项目实验室的实验已全部完成,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在等这个设备进来。1990年我回国时,设备刚刚安装好,正好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中试基本上完成;大试的时候正好设备来了,我也正好回国了,大家一起试。从设备一直到工艺,再到产品开发,一条龙的生产,算是比较大的一个项目,难度也比较大。本来是常压间歇式的,不是连续化的,与常规精练是高温精练设备及技术完全不同。完成以后,这个设备留在厂里一直在用。

后来杭州也引进了一台这样的设备。这种设备国产较难,因为高压容器的形状不是圆的。高压容器圆的还好制造,但耐高压又是方的设备的制造很难,所以设备是从日本进口的。这个项目当时在丝绸行业也算一个比较大的革新吧,不是所有的品种都在这个上面做的,一般要加强捻厚重的织物在此设备上做比较好,做一次可以有1000公斤左右,但大面积的推广没有。做真丝绸的后来越来越少了,1992年以后丝绸不景气,好像是慢慢走下坡路了。这个设备苏州丝绸炼染厂一直在使用,就一台,但产品还是做了很多。(www.daowen.com)

(左二)“薄型丝毛混纺复合织物染整加工技术研究”鉴定会,1987年,苏州

我到澳大利亚去时是带了项目去的,申请了一个“丝毛织物抗皱免烫整理”的项目,是跟澳大利亚合作的。后来通过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跟我们纺织总会一起组织的鉴定,但是这个项目没报奖,因为牵涉许多原因,就只在国际丝绸会议上发表了几篇文章,这也是我负责的。

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就是“丝棉复合丝织物的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名字不一定很确切。这个项目的印染部分由我负责,丝棉复合丝是在缫丝机的改进基础上面进行包覆的,这个是搞丝绸的专业人研究的。缫丝机上的包覆技术这方面,就是由我爱人总负责的,他负责这个项目,从缫丝设备的改进,到制造了多台真丝复合丝的设备,同时又研究新产品织造。这个项目也搞了四五年,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化项目,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因为它有机器的制造,还有工艺的改革,都是比较新的,申报的不是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发明奖。

我主要负责解决蚕丝跟棉复合丝织物的染整问题,这两种都是天然纤维,但是它们印染的性能不一样,两种纤维吸色深浅不同,颜色色光是不一样的。通过印染加工的一套工艺改革,在一浴里面染色,能够比较一致。这是一种比较节能的加工技术,能够染成同一个颜色,这个本身比较难,一直到最后也不一定所有颜色都能做到同色,因为蚕丝和棉纤维的纤维性能不一样,有些颜色还有一些差别,但大部分颜色都能做到一致。

牛仔绸也开发了一些不同的颜色,可以做成彩色的牛仔布,做出两种不同的色彩,一个留白,一个蓝的或者其他颜色的彩色牛仔,外观也不错,这种产品我也开发了一些。这种包覆机设备苏州丝绸工学院设计与制造了好多台,包括苏北淮阴,还有山东乳山都有转让,复合缫丝部件和技术工艺也转让给他们了,这是实施产业化成效比较大的一个项目。我凭借20年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