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厂最兴盛的时候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进厂的时候也已经是蛮好的了。我1961年进厂,90年代前后一年比一年不好了,生产质量什么的都降下来了。我当副厂长是1981—1988年,主要管三项工作:技术、质量、品种开发。要质量搞得好也非常不容易,因为我们厂人多,有30多道工序,经手的人也比较多。我刚刚进去的时候年纪还很小,刚刚20岁出头,他们对我都挺好的,叫我小傅。我每个车间都去过的,工人当我像自己的家人一样的,无论是车间主任、工段长还是工人,我做副厂长的时候主要靠他们,主要力量还是他们。怎么做啊?我们建立了一套质量保证体系,工业技术标准是我们一起制定的,尤其是每道工序的考核标准。
我实际做副厂长的时候,觉得这个厂人太多了,工序道数太多了,要怎么控制呢?这么多工序,只好控制指标,跟下面一道商量,每一道工序的指标要怎么考核。这个考核不是假的考核,是真的考核。一道一道考核,他们思想上也非常重视,我们也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奖励。考核呢,我们有厂部的指标,厂部的指标分解到每个车间和每个科。80%是按指标考核的分数,20%是灵活的,大家评的,一个月评一次。根据出来的指标,比如你得了90分,另外一个得了80分,再定几分是什么奖。奖了以后呢,还有20分是灵活的,比如你做了什么好的事情,大家来评比,大家来开会,车间主任、管生产的人员一起开会来评定。谁做得好不好,不是说要拿多少钱,那个时候大家都要荣誉感。我们车间得了多少分,比如90分以上什么的,我们大家都非常看重这个。车间的指标还要分解下去,车间分解到每个工段,每个工段分解到小组,小组再分解到个人。工段里面的工段长,他们责任心也很强的,指标达到多少,他们把它当作荣誉一样,所以那个时候有这点好,大家都有荣誉感。质量经过一道道考核,考核落实到个人,还要落实到技术员检查。
在上海绢纺织厂副厂长办公室,1987年,上海(www.daowen.com)
我们管质量的技术员,还有设备技术员每天上午十点钟到检验科碰头一个钟头,每天出来的产品,有毛病的,检验科摆在旁边给你们看,这个产品有什么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是哪里产生的。分析好了问题来自哪里后,大家就赶快带回去解决,因此那个时候质量提高得很快。后来我们产量、质量评上银质奖,创汇还是很高的,那个时候好像是最有干劲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