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家代金生产的五朵梅花边:32片综32根蹑

如家代金生产的五朵梅花边:32片综32根蹑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代金如家生产的一种“五朵梅”花边,用的是32片综32根蹑,最大的特点是一根经线穿很多片综框的综环,这是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纺织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失传了的,我们查过《天工开物》等古籍,其中都没有类似记载。民间的丁桥织机,生产的产品是平纹或缎纹地上起经浮花,也有经、纬线同时起花的“花边”,它的织物组织和经锦的织物组织完全不同,直接用丁桥织机是织不出古代经锦的。

如家代金生产的五朵梅花边:32片综32根蹑

古代提花织机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多年。一直到1979年6月,我经过一个菜地时,看见一对进城拉肥料的农民夫妇,女的围了一条围腰,围腰的腰带和经锦的组织非常相似。我当时很感兴趣,问她这个腰带是在哪里买的。她说娘家那边有人做这种腰带,我当时很开心,因为终于找到了经锦组织的织物,只要找到了织物就能找到生产的织机,并且能找到它的生产工艺。

当天,我们赶去中和镇,看到一台手工织机正在织脚带,就是少数民族用来绑腿的带子,带子的织物组织和两色经锦的组织完全一样,红黄两色。织工介绍我们去中兴镇,说那里有一种叫“丁丁脚”(丁桥)的织机,他们的综片更多。我们马上去了中兴镇,首先见到一个裹着小脚的织工老太太唐大娘,她介绍我们去找织花边的师傅代金如。代金如就住在中兴公社反帝大队,已经70多岁了。我们查资料时就发现《西京杂记》记载有50综50蹑和60综60蹑的织机。当时代金如家生产的一种“五朵梅”花边,用的是32片综32根蹑,最大的特点是一根经线穿很多片综框的综环,这是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纺织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且在历史上也是失传了的,我们查过《天工开物》等古籍,其中都没有类似记载。

当年9月,课题组到北京调研,我们把访问代金如的情况带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接待我们的是王㐨。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前辈,敬佩他在这方面的丰富学识。他平易近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听完我们的介绍后,王㐨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并帮助我们拟了调查提纲,告诉我们在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叫我们赶快回去写一份调研报告送到纺织工业部去,他推荐我们去纺织工业部的纺织史编写小组。后来我就把我们在四川发现的多综多蹑丁桥织机、一经穿多综的织造工艺及生产的产品向编写小组做了汇报。

纺织工业部纺织史编写小组的成员都是专家,比如周启澄,还有朱新予、赵承泽等都是老前辈,学识渊博。陈维稷部长还接待了我们,鼓励我们回去后把这份调研工作做好。我们回来后跟所里的领导汇报,领导也支持,因为仅靠我们三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就把课题组的王君平和周祖宛调过来,和我们一起成立了一个调研小组,在中兴公社住了整整一个星期。(www.daowen.com)

我爱人陈廷玉是计划科的,一起参加了这一次的调研工作。我们花了半个月时间就把调研报告写出来了,发表在《中国科技史资料》第一期(上部)上。

(中)参加“丝路之魂”座谈会,2016年,成都

在此之前,纺织界跟考古界对古代的织锦技艺有争论,当时最早提出一经穿多综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所长,他是在分析新疆出土的锦鞋面料时提出来的。他在文章中画了一经穿多综的上机图,同时文中又怀疑多根踏杆合理操作的可能性。搞纺织的人都知道,一根经线哪能穿那么多片综的综丝,不管是花综还是素综,都只穿一片综上的一个综眼。纺织界不赞成夏老的设想,却也无法说明古代经锦的生产工艺,这种争论把整个经锦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死胡同,所以对出土的汉代经锦的研究就无法深入下去了。而这次我们找到了一经穿多综的实例,这就好像在一个池塘里丢下了一颗小石子,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民间还存在这种织机和这个织法。丁桥织机在代家传了六代,他们保存下来的最珍贵的是它的上机工艺,也就是一经穿多综的方法和脚踏板上竹钉的排列。

民间的丁桥织机,生产的产品是平纹或缎纹地上起经浮花,也有经、纬线同时起花的“花边”,它的织物组织和经锦的织物组织完全不同,直接用丁桥织机是织不出古代经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