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消亡的铁路工程:李鸿章的挑战

消亡的铁路工程:李鸿章的挑战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津通铁路的争论,参加人数之多,谏阻之烈,规模空前。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津通铁路的争论是一场纯粹意义上的有关铁路问题的争论吗?不过应该肯定的是,各方因循守旧势力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结为盟友,计划大兴铁路的李鸿章毫无疑问成为了他们的敌人。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李鸿章依旧不遗余力地为拆毁的铁桥寻找出路。李鸿章收函后即令铁路公司“妥细核明”。这也许正彰显了天津作为清末洋务中心的生机与活力。

消亡的铁路工程:李鸿章的挑战

1888年,这座还未建成即被拆除的铁路桥作为津通铁路的重要节点,集中体现了当时各方势力对铁路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清末中国近代化的一个写照。

对于津通铁路的争论,参加人数之多,谏阻之烈,规模空前。而争论的目标则是海河上的这座铁路桥,虽然数以百计的大船早已从桥下安全驶过,但在幕后势力的操纵下,以痛恨铁路为首的官僚们仍然煽动船民组织起一次民间骚乱,直接导致了大桥的最终拆除。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津通铁路的争论是一场纯粹意义上的有关铁路问题的争论吗?《中国铁路发展史》就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值得怀疑的是这班顽固分子究竟是不是不顾他们自己,只是诚心诚意地为别人的利害关系着想,还是在煽动群众的情绪以便达到他们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作者随即分析说:“这个运动的领导者为郑亲王,人称之为五王爷,和他一起的还有那些热中于靠河运运粮至通州发财的人,他们认为铁路将成为河运的竞争者。还有一件事也必须注意,那就是这批这样组织起来的党徒中,也包括在政治上或私人意见上反对李鸿章的人,他们热切地希望抓住这个机会,企图同时破坏李鸿章的筑路政策和他个人。”

当然,在后来的研究中,对于反对派领导者究竟是谁的问题,也产生过诸多争议。不过应该肯定的是,各方因循守旧势力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结为盟友,计划大兴铁路的李鸿章毫无疑问成为了他们的敌人。因此,这位洋务领袖也曾多次感叹日在谣啄之中。

就是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李鸿章依旧不遗余力地为拆毁的铁桥寻找出路。1890年在京郊筹建长春铁桥时,海军总署曾致函他说:“长春桥向系板桥,河西军民重载车辆必经此桥,翠华经过,临时撤去板桥,诸多不便。天津铁路公司上年拆弃铁桥物料可用,令将所拆铁桥丈尺开单寄呈,与长春桥比较。如可移设,庶几一劳永逸,将来开工由该铁路公司拨人来京办理。经费准其开销。”李鸿章收函后即令铁路公司“妥细核明”。不久,铁路公司禀称:“上年拆卸铁桥原系转桥式样,设在天津东门外紫竹林地方,河面约宽数十丈,桥宽过之;河身约深三丈,桥高过之。造桥时力求坚固,故拆桥时甚属费手,不得不火熔锤斫,铁料俱在,均多摧折,欲以现存之料移设新桥,不能如式;或熔炼改造,亦难坚致,且改造之费较之另购所差无几,似需先看地势,酌定桥样,购料运造较有把握。”(www.daowen.com)

李鸿章不放心,还从铁路公司商董中挑选稍识制造工程之候选县丞项明鉴,令其晋京阅看,并派差弁李桢带领前往。项明鉴等人查看的结果是:“河面不甚宽广,造桥工料各费所需无多。”至此,铁桥拆除后的残存构件也没有寻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狭隘与偏见不可能阻碍历史发展的潮流。虽然拆毁铁桥的材料最终未能再度派上用场,但就在其原址不远处,日后又先后诞生了两座开启式铁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也许正彰显了天津作为清末洋务中心的生机与活力。

(方 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