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86年,李鸿章组建开平铁路局,并由该公司购买原属开平煤矿的唐胥铁路,从胥各庄修至芦台,于1887年建成。按照计划,下一步将是铺设从天津到通州的铁路,史称“津通铁路”。1888年冬,李鸿章通过海军衙门奏请建设津通铁路,清廷表示同意。连接租界与天津东站的跨河铁路桥,正是该工程的一部分。因循守旧的顽固派群起攻之,由此爆发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二次大论战。
这就要从我国早期的铁路发展说起。在我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后,鉴于长距离、大面积兴修铁路资金难以解决的问题,李鸿章决定缩小筑路规模,计划在唐胥铁路的基础上,逐年修建,稳步推进,从而形成北至山海关、南至天津的铁路网。该方案的优点是全线位于直隶境内,李鸿章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属其管辖范围,分段兴修,工程小、集资易、见效快,既有利于巩固北洋防卫,又可促进开平煤矿开发。
1886年,李鸿章组建开平铁路局,并由该公司购买原属开平煤矿的唐胥铁路,从胥各庄修至芦台,于1887年建成。随后又延长至天津,于1887年开工,次年通车。按照计划,下一步将是铺设从天津到通州的铁路,史称“津通铁路”。1888年冬,李鸿章通过海军衙门奏请建设津通铁路,清廷表示同意。连接租界与天津东站的跨河铁路桥,正是该工程的一部分。
因循守旧的顽固派群起攻之,由此爆发了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二次大论战。其言辞激烈者,有国子监祭酒盛昱、山西道监察御史屠仁守、河南监察御史余联沅、户部给事中洪良品、礼部尚书奎润、仓场侍郎游百川、内阁学士文治、户部尚书翁同龢、体仁阁大学士徐桐等。(www.daowen.com)
如果说第一次论战时,铁路的利弊尚须实践检验,那本次论战,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已经通车,其优越性有目共睹,洋务派足以用事实来反驳顽固派的陈词滥调,也最终确定了发展铁路为“自强要策”的指导方略。可惜的是,慈禧太后为牵制北洋的势力,采纳了张之洞的建议,修筑芦沟桥到汉口的“芦汉铁路”,使津通铁路最终流产。这座跨越海河并即将完工的大桥,作为津通铁路的一部分也只能半途而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天津百年航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