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天津开埠以后,沿海河两岸陆续设立了九国租界。早在划定租界之初,各国便把航运视为主要发展方向,码头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这也是各国均把租界划定在海河沿岸的一大原因。至20世纪30年代,海河的码头各有发展,恰逢“津市航政局奉交通部令调查津埠海岸局势,准备建筑船坞”,由此引发了《大公报》记者巡视海河沿岸码头的兴趣。记者即用“一日之功,从河北老铁桥一直巡行到特一区小刘庄裕元纱厂,渡河而东又从特四区总署走到东浮桥边,完成海河两岸的码头调查”,在1933年9月22日、23日的《大公报》上,以《津市船务与码头》为题进行了专题介绍。
日租界码头
《大公报》记者的调查是从老城东北角开始的,此为华界,又地处海河上游,河道相对较浅。因而有“实无所谓码头,其实这也难怪,本来河中便无需要码头拢靠的船只,只是一些过路运货的帆船,经年看不见轮船的”。至金汤桥附近,“任从青菜商肆意陈列,纵横错杂,不像河沿,却似菜市”。而河对岸的特别二区河岸,原是奥租界,也相对冷清。
自电话局往南而东便是日租界,给记者的印象是“靠河虽修筑得很整齐,其实够不上‘码头’二字”。“一直到日法交界口三井洋行前,日人经营的码头所费不赀。但以海河久淤,禁不起重载船只的原故,总无船只靠拢,荒废下来。”
再往南即为法租界,其中以万国桥(今解放桥)为界。“万国桥西,有大陆银行的货栈,是可存货的仓库,码头很热闹的。不过因为没有轮船公司,很大的轮船若要靠近这一带须要万国桥开桥,而且河身较窄,掉转不灵,所以卸货虽多,都是民船载来。”万国桥以东则是另一番景象:“万国桥以东再往南折,由法租界入英租界。轮船公司家家相挨,货栈仓库更栈栈相倚,码头上显然的十分忙碌,进出口的船只不时停泊下锚,起卸的货物不绝如缕,地扒车和脚行小工忙乱成一团。”“自桥东北方航业公司第四仓库起,到六号路东口,这个小湾里计有国际运输公司的仓库、金城银行货栈、直东公司和第二仓库、北方航业公司、大阪轮船公司,到美孚洋行为止,靠近桥口的几家近来很热闹。”再往南,海河河道变直,至津海关,法租界到此为止。
法租界码头
法租界码头
越过法租界便进入英租界河坝,“码头上堆积不少货物,沿岸的轮船公司栈房里更很严密地储了货物,如铁货、纸张以及装箱各货面粉等。在码头上的都用芦席封了防雨。若遇有船进口,那忙乱的情况更加可观”。再往南,浙江兴业银行货栈、中国货栈、怡和洋行栈房、招商局北栈接续排列。特别是怡和洋行货栈新建了靠近河岸的楼梯,由码头可以直接进入货栈楼上,为搬运便捷不少,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此外,英租界的码头还有:“太古栈房、集成公鲜货行、招商局南栈、普丰洋行东栈、大阪码头、大沽驳船公司、开滦矿务局西码头。”(www.daowen.com)
英法两租界的码头当是海河上设备最完善的,因此,记者也不无感慨:“英法两租界河坝码头上,修筑得既这么完善,而轮船公司货栈又是这么如星罗棋布。起卸的货物每天总有几千百件,外船进口停泊的又每星期几批。”
英租界码头
相比于英法租界码头的先进,一进特别一区(原德租界),码头就显然落伍。“沿河随地雨水刷得坑洼不平,靠岸并无或洋灰或砖石的修筑。”这一带的码头,由北向南排列,计有政记码头、三北轮船公司、海河工程司、大连码头。再往下游走,至裕津制革厂门前,“最适人意的是靠河岸参天遮日的树,海河沿岸的堤树当推此处为最繁茂”。
德租界码头
记者在小刘庄裕元纱厂门前过河而东,沿特四区总署往北行,相继看到德士古火油公司、美孚洋行煤油栈的煤油罐,罐前虽有砖码头,但相对冷清。再往前,是特别三区新筑的码头,“壮丽不亚英法租界的洋灰码头”。据码头捐务处的一位员司介绍,“从这里上岸或下船的货也要征缴码头捐,办法一如英法租界局”,这便是修筑码头的资金来源。再往北走,是特别三区公园(旧俄国花园)。此外,由北方公司至仁记东栈荒芜一片,直至“太古河东栈房,才又见热闹气象”,“从太古往北又是德士古油栈,以次过福中公司、大英烟公司。开滦东码头便从此筑起,岸上船上,十分忙碌”。再往北,就到了东车站的材料厂大栈房。
经此一番调查,记者总结道:“英法日租界码头皆甚壮观,特三区修筑亦善,惜少船只。”当年,《大公报》记者这篇关于海河码头的专题报道,为我们今天了解当年的海河航运业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方 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