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璀琳(1842—1913),德国人,1864年进入中国海关,1867年在津海关任三等税务员,1872—1877年,先后任镇江海关、浙海关(宁波)、粤海关(广州)、烟台海关税务司,1877年12月4日任津海关税务司。1898年秦皇岛开关后兼任秦皇岛海关税务司。从1877年至1913年三十多年间,德璀琳除短期回国或去他国外,一直生活在天津,前后任津海关税务司长达22年,任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13年,此外还担任过海河工程委员会首席委员等职务。
19世纪下半叶,海河由于泥沙淤积,阻塞了河道,严重影响通航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天津道台、各国驻天津的领事和商界代表,提出了整治海河、疏通河道的计划,德璀琳在整治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96年经各方协商组成了海河工程委员会,也称海河工程局,主要由海关税务司、各租界代表即首席领事、海关道台负责。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一度改由八国联军组成的所谓天津临时政府(也称都统衙门)的一名将军、海关税务司和驻津的英国领事负责。在前后六七年的时间里,德璀琳一直是海河工程局最重要的成员。早在1888年,他就向李鸿章建议让懂得河道工程的洋商总会顾问、工程师林德(De.Linde)对海河进行一次水文测量。1892年夏季,他和林德、海关道台一起乘马,沿海河进行了考察。德璀琳提出“从河道几个弯处颈部裁弯取直,以造成一个几乎直线入海的河道”的建议。最终裁弯取直的建议被否决了,但整治海河、清淤疏浚的计划还是被采纳了。德璀琳还向总税务司赫德和李鸿章提出,从津海关税收中分期拨出一百万两白银作为整治海河的专款。赫德不同意,但最终还是从各个方面征得了资金,除清政府在1898年第一期拨款10万两,英国工部局发行公债15万两外,后二期工程共100多万两,都是靠发行公债解决的。公债的本息均靠津海关额外从进口货物、出口货物、转口货物从价征收每千五厘解决,后来又增加到关税的2%和3%的河捐来偿还,这就是海关征收河捐的来源。经过几年的整治疏浚,当时一般中型船舶和军舰均可直达市内海河沿岸停靠。同时在大沽口修筑了沙坝,增设了灯塔、雾角、灯标等助航设施,避免了天津腹地的贸易由于航道的原因转移到青岛、大连等港口,在客观上对巩固天津港的地位和促进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860年天津开埠后,西方列强先后在天津开辟租界,进行市政建设。1882年,德璀琳征得赫德和李鸿章的同意,按货物价值千两收银一两,作为修建租界道路和进行植树绿化的费用,前后持续三年。待租界道路修得差不多后,各国驻津领事即令外商停捐,提出以华商码头捐作为修建租界外道路的费用。(www.daowen.com)
(方广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