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中旬,华北地区气温骤降,渤海海面最低温度接近零下20℃,海河至大沽口航线及大沽口内外海域严重结冰,造成数十艘中外客货轮船不能进港,海河沿岸各码头的货物堆积如山而不能及时装船运出。2月1日,华北地区再次遭遇强寒流,飘浮在大沽口内外近海的冰块再度冻结,大沽口外60海里以内全部封冻,40余艘津港进出口大小商船及驳运公司驳船完全被坚冰封锁,进退维谷,动弹不得。安有无线电装置的各轮纷纷向海河工程局、津海关税务司及其代理公司发出紧急求救信号,没有无线电的则不停向周围的船只打乞救旗语。2月3日,津海关港务长发出第一号布告:宣布天津港为冰险口岸,有碍航行。
2月20日下午,东风大作,天空中突降大雪。21日,气温再度转寒,自沙垒田岛至大沽口海面,新旧冰块结成一体,冰厚达到六七尺,塘沽至大沽口水路完全断绝。又有数十艘船只加入被困行列,烧煤、食物、饮水先后告罄。8艘船只被呼啸着的西北风吹动下的浮冰推入大海深处,不知去向。28日,大沽口的“海明”号海关灯船竟也被扯断海底铁缆,飘入渤海湾,不见了踪影。每至夜幕降临之时,失去了灯船的指引,面对漆黑一片的茫茫大海,所有受困旅客、船员饥寒交迫,呼救无应,无不感到莫名的恐惧和绝望。直到3月5日风力减弱时,“海明”号才跌跌撞撞地驶回原地。
鉴于冰难日趋严重,天津航业公司立即致电各代理公司,告诫即将来津的各埠船只“应缓行来津或改驶烟台、青岛”。在经理王更三的带领下,董浩云等乘“天行”轮,多次携带救助物品赶往冰难现场。海河工程局也派出数条船只进行营救,但由于设备陈旧,效力全无,这些“老爷船”自沽口出发前驶仅50尺,即被冰阻,无法活动,更有“清凌”号和由挖泥船改装破冰船的“快利”号,刚一挣扎着撞入冰区,即被冰所困,不能自拔,束手就擒地加入了被困船只行列。其余各船见此情景,只得鸣金收兵,打道回府。
大沽口发生严重冰难后,天津《大公报》《益世报》《商报》等报刊,从2月初每日连续报道冰情实况,引起全国航业界的普遍关注,震惊了国民政府交通部。26日,天津市长萧振瀛紧急召见了航政局长潘耀襄,决定特拨1000元,令社会局与航政局有关人员组成救援组,租用欧亚航空公司飞机,立即装运食品分送各轮,以维全体被灾人员生命。因王更三、董浩云等多次乘“天行”轮施救,熟悉各轮位置,救援组遂请他们一同前往。
2月27日、3月2日,王更三、董浩云与航政局、社会局有关人员一起乘坐“欧亚六号”飞机,两度视察沽口冰围各轮,空投救助物品。飞机从东局子万国跑马场附近的万国飞机场起飞,循海河而下,十几分钟后抵达大沽口上空。当日,天气初晴,没胫的皑皑白雪,一望无垠,俯视冰面,海冰碎块,集如堆锦。在董浩云的引导下,飞机很快就在密集的冰排中,相继发现了被困各轮,鸟瞰冰轮散置,船名、旅客隐约可见。董浩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幕难忘的场景。(www.daowen.com)
轮中待救人员听见飞机的轰鸣声,纷纷跑出船舱,仰首招手呼叫,那样子极像是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小鸟。飞机每至一轮便投送一些面包、饼干、面粉等食物,旅客、船员在冰凌上跌跌撞撞地奔跑着搜寻食物,不时有人跌倒,其情状甚为狼狈、可怜。两次飞行共投放200包约4000余斤食物。但因食物有限,没能做到逐轮救济,董浩云等深以为憾,建议政府尽快考虑再次空投食物。
大沽口冰难中董浩云乘飞机两度视察施救
3月10日后,天气转暖,气温迅速回升至零上。大沽口冰面逐渐融化,加之数只破冰船一起上阵,至3月21日,随着最后一只日籍商船“益进丸”的获救,冰难救助工作就此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