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北京紫禁城后,选了一个吉日——1925年2月24日,即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乔装打扮,坐火车来到天津,住进了日租界宫岛街的张园。张园原名“露香园”,是清末湖北提督张彪在津寓居的花园别墅。溥仪居津近7年,从19岁到26岁,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这7年的寓公生活,他心中随时梦想的是有朝一日实现复辟,恢复其失掉的皇位。溥仪居住在日租界,先住张园,后住静园,长期与日本特务接触,这为后来他投入日本人的怀抱埋下了伏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终于露出了真面目,“邀请”溥仪去东北建立以他为首的“新国家”。 溥仪欣喜若狂,认为“恢复祖业”的日子终于到来,他全然不顾除郑孝胥外的遗老遗少们的反对,不顾皇族中有人提醒他历史上“儿皇帝”石敬瑭的先例,不顾南京的蒋介石劝他不要到东北与日本人合作的敬告,决计前往东北,实现他的复辟美梦。
《新天津日报》记者刘髯公,是张园和静园常客,1931年11月10日,他跑来打听溥仪有没有要出关的意思。在静园小餐厅里,溥仪接见他时极力否认,于是刘髯公立即撰文在报上替溥仪“辟谣”。11月11日报上登出这则新闻,溥仪却在同一天登上了日本“淡路丸”号轮船。11月11日深夜,在日本人组织的汉奸便衣队大肆骚扰华界的“天津事件”的烟幕下,溥仪由郑孝胥父子等辅弼,先登上小汽船“比治山丸”离开英租界的太古码头,强行闯过白河上中国军队检查站,白河上的黑夜枪声就是这时响起来的。
溥仪随侍李国雄曾讲述过那个晚上发生的事情,既有他的亲历,也有当年的耳闻。溥仪吩咐随侍李国雄准备好汽车。晚8时,溥仪由随侍祁继忠陪伴走出楼门,李国雄发动了汽车,打开汽车后备箱盖,溥仪迅速钻了进去,临时改由护军佟功永充当司机,祁继忠押车,在朦胧的夜色掩护下悄悄离开了静园。由于临时司机技术太差,一出静园大门,汽车就撞在电线杆子上,好在并不严重。汽车驶离静园不远,天津日本驻屯军翻译吉田忠太郎的汽车就悄悄地跟在后面,两辆汽车颠簸着一直开到日本饭店“敷岛料理店”,祁继忠才小心翼翼地把溥仪从车后备箱中搀扶出来。早已等候在此的日军真方勋大尉立即给溥仪换上了日本军大衣、军帽,然后改乘日军司令部的军车,来到海河岸边英租界的太古码头。码头上很静,真方勋大尉陪同溥仪急匆匆地登上一只日军司令部运输部的小汽船“比治山丸”。(www.daowen.com)
这时候,溥仪看到郑孝胥和他的儿子郑垂早在船上等候,一直紧张的心才放下来。但溥仪并不知道,日本人竟在这个小型运输船上安放了一大桶汽油,而这桶汽油距离他坐的地方只有几米远,日本军部下达了必要时烧毁轮船的命令,他们绝不允许溥仪落到国民政府手里。船上还有上角利一、工藤铁三郎(即后来溥仪的日本侍卫工藤忠)、大谷等三个日本人,以及船长西长次郎和十名日本兵,由军曹诹访绩带领,担任护送任务。深夜,小汽船“比治山丸”离开太古码头。半夜时分,溥仪一行到达大沽口外,登上日本商轮“淡路丸”号离津出关。那天日本租界全日戒严,溥仪故意不给陈宝琛、胡嗣瑗、陈曾寿等送通行证,使他们根本不能进入租界,更到不了静园,也就不能知晓“皇帝起驾”的计划,无从拦阻溥仪的行动了。
溥仪的临别留言也是在营口登陆后的11月13日才公布的,此谕曰:“园内一切事宜归陈曾寿全权办理,所有当差人等禀承咨训可也。”溥仪出关之举,实乃人生之大谬。
(金彭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