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蔡元培创立社会改良会于大沽口船上

蔡元培创立社会改良会于大沽口船上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月23日,蔡元培一行抵烟台,因雾阻,在大沽口外海上停泊时,创立了社会改良会。蔡元培等人利用这段时间在轮船上创立了社会改良会,其宗旨在以人道主义及科学知识为标准,改良社会上种种恶习惯。由此可知,蔡元培等人创立六不会与社会改良会都是在天津大沽口,这就使蔡元培的事业与天津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1912年2月18日,蔡元培、王正廷、唐绍仪和魏宸组等奉孙中山之命,北上与袁世凯商谈国家统一与和平建设之问题。2月21日下午3时,偕迎袁世凯团人员自上海招商局的“新铭”轮北上,黄兴伍廷芳、陈其美等登轮欢送,法国驻沪总领事喇伯第等亦“诣舟次恭送行旌”。2月23日,蔡元培一行抵烟台,因雾阻,在大沽口外海上停泊时,创立了社会改良会。迟至26日晨到塘沽。26日9时,专使团乘专车自塘沽开出,赴天津

蔡元培对这次偕迎袁世凯使命的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他还记录了在船上的活动:

蔡元培

孙先生将被举为总统的时候,诸名流的观察,袁世凯实有推翻满洲政府的力量,然即使赞同共和政体,亦非自任总统不可。若南京举孙先生为总统,袁感失望,以武力压迫革军,革军或不免失败,故要求孙先生表示“与人为善”之乐,于被举后声明,若袁氏果能推翻清廷,我即让位,而推袁氏为总统之唯一候补者。孙先生赞同而施行之,故清廷退位后,孙先生辞临时总统而推袁世凯,袁世凯遂被举为总统。但孙先生及同盟会同志以为,袁世凯既被举为总统,应来南京就职,表示接受革命政府之系统,而避免清帝禅位之嫌。迭电催促,殊无来意,于是有派员之举,而所派者是我。我的朋友说这是一种“倒霉的差使,以辞去为是”。我以为我不去,总须有人去,畏难推诿,殊不成话,乃决意北行。此行同去者,有汪精卫、宋渔父、钮惕生、唐少川及其余诸君,凡三十余人,包定招商局“新铭”轮船。船中尽是同志,而且对时局都是乐观派,指天画地,无所不谈。我还能记得的是迁都问题。这是在南京各报已辩得甚嚣尘上的了。大约同盟会同志主张南迁的多,但在船中谈到这个问题,宋君渔父独主张不迁,最大的理由是南迁以后,恐不能控制蒙古。他的不苟同的精神,我也觉得可佩服的。船驶至天津左近,忽遇雾,停泊数日,在船中更多余暇,组织了两个会:一是六不会,一是社会改良会。

六不会是从进德会改造的。吴稚晖、汪精卫、李石曾诸君,以革命后旧同志或均将由野而朝,不免有染着官场习气的,又革命党既改成政党,则亦难保无官吏、议员之竞争,欲提倡一种清净而恬淡的美德,以不嫖、不赌、不娶妾为基本条件(已娶之妾听之),凡入会的均当恪守。进一步则有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五条,如不能全守,可先选几条守之。同船的人,除汪君外,大都抱改革政治的希望,宋君尤认政治为生命,所以提议删去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二条,而名此通俗化之进德会为六不会,以别于原有之进德会。[1]

社会改良会是唐君少川所发起,而各人都有提议的。对于家庭市乡、礼仪习尚、慈善迷信,或应排斥,或应改良,或应增设,都有所论列。删去重复,忆有五十余条。同人签名发起,共三十三人,首列的是我的姓名蔡元培,最后的是江苏蔡学培亦是凑巧之一端。此会条文及发起人名单,忆曾付印,但今已无从寻检了。[2]

左起: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

如蔡元培所言,船驶至天津左近,遇上大雾,不能行驶。蔡元培等人利用这段时间在轮船上创立了社会改良会,其宗旨在以人道主义及科学知识为标准,改良社会上种种恶习惯。该会宣言及章程,除印有铅印单张外,还刊载于当时的《民立报》《民视报》等。

由此可知,蔡元培等人创立六不会与社会改良会都是在天津大沽口,这就使蔡元培的事业与天津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www.daowen.com)

据李石曾回忆:“新铭”是辛亥前后招商局最新最好的轮船。孙总统特使迎新选之袁总统履新之蔡元培先生,领导一特使团,乘‘新铭’船由上海出发到天津登陆,前往北京。使团有若干人;唐绍仪本是袁的议和总代表,同船北返,亦携随员若干人;此外有钱新之等若干人,似是关于交通实业等机关的人,共有几十人。此外有既非南代表亦非北代表之我,亦在船上推行改进社会的运动的。我于辛亥之役最主要的时期,主持京津同盟会各项工作。到上海,关于华北之事加以说明。其时正值蔡使团即将出发,故相约同行。[3]

综上所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年蔡元培、王正廷、唐绍仪和魏宸组等奉孙中山之命,北上与袁世凯商谈国家统一与和平建设之问题,恰在大沽口遇上大雾,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创立了六不会和社会改良会,旨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移风易俗,促使人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葛培林)

【注释】

[1]六不会:蔡元培、李石曾等在法国留学期间,提倡勤工俭学,发起成立进德会,以不嫖、不赌、不纳妾为基本条件,后又加不吸烟、不饮酒、不食肉三戒,合为“六不”,故名。

[2]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17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462、463页。

[3]高平叔撰著:《蔡元培年谱长编》第1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