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天津开埠后,大批外国商人和商业机构进入,轮船和货物相继来到天津港。但在1884年之前的二十余年当中,没有一艘日本轮船驶达天津港,直到1884年才有两艘日本轮船抵达。1886年,“日本于天津与长崎间新辟之航路,俾日船之吨数加至9,195吨”。因此,津海关1886年的贸易年报说:“本埠贸易之新特点,则系日本邮船会社于天津与长崎间确立途经仁川之直运航线……诱使一些日商来此定居。外传来年之内日侨人数将有所增加,彼等甚至谈及开设该国银行代理行之事。”不过,“1885年至1895年,日本平均每年来津船舶不足18艘”,“仅有经营杂货及药品的商人散居在天津城厢一带”,因此,“不论航运和贸易都远远逊色于英、美、德各国”。甲午战争后,日本轮船来津数量增长迅速,很快超过其他国家。根据1903年天津日本总领事馆所汇编的《天津贸易年报》载:“本年度入港的日本船舶总数为177艘,其登记吨数为155,558吨,和事变前即明治三十二年(1899)相比,其船只增加108艘,其吨数实际增加8.9万余吨。和去年即明治三十四年(1901)相比,船只增加33艘,吨数增加26,530吨。前记的177艘入港船舶中,定期航行的是日本邮船会社的所属船只,其余的都是大阪商船会社及个人所有的临时船只和从本港口出发,在牛庄、芝罘间航行的船只,以及在天津港、大沽、塘沽间经营的拖船业四种。”
1906年,外洋贸易“本年比上年愈形踊跃,尤因日本与本埠各商直接之生意畅旺”,“本年径由外洋运来货物价值总数,合计关平银400万两,内约有120万两由日本船运来。而各种杂货,以日本为最巨”。“以国论之,则日本船只吨数并由日船运进之货为最。”日本船只往来数目,自70次增至290次,以船只并吨数而论,日本略低于英国。1906年日本商船超过丹麦和德国,比中国船还多61艘。1910年以进出口船只吨数来计算,英国占37%,日本国占22%,中国占20%,德国占14%,其他诸国合计占7%。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英国轮船一直占据着进入天津港数量的首位,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各国无暇东顾,日本轮船进入天津港的数量大增,1914年达到447艘,成为到港船舶最多的国家,也是各国船舶到港水量增长最快的国家。1918年日本驶入天津港的船只吨位数占到整个进出天津港船只吨位量的42%,1922年为34.7%,1931年占到35.7%,此后一直占据首位。(www.daowen.com)
开埠初期,天津对外贸易主要依附于上海,间接贸易占了主要部分。正如1866年的津海关报告所言:“天津,其所仰给之洋货,多半经由上海,而非径由生产国运来。”但与日本却存在直接贸易,“当前除了日本与暹罗外,与外国无有直接贸易”。1878年,上海三井分社社长上田安三郎包雇法国船圣玛丽号,向天津输出面粉,同时,开设天津办事处,开始经销煤、米、灯物。这是日本对华北贸易的开端。其后随着天津发展和港口修缮,直接对外贸易也逐渐增加。1900年天津对外贸易的地区已经遍及欧、美、亚、非、澳各洲,主要是英、日、美和香港地区,其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在天津的进口贸易中,1893年英国占25.2%,日本为23.3%,香港地区为43.2%。在同年的出口贸易中,日本为16.1%,香港为73.9%。可以说在1900年之前,天津的直接进出口贸易中,香港占据第一位,日本第二,英国第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