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航企在天津开拓新天地

日本航企在天津开拓新天地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6年,据《马关条约》有关条款,日本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日本邮船公司、大阪商船会社、日清汽船会社先后与天津建立和发展了海运业务。从此,邮船公司与中国北方的三条航线中,有两条定期航线由日本到达天津港,此外还有4艘海轮航行于天津—牛庄—上海一线。

19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和航业的发展非常缓慢。在天津开埠后的二十三年时间里,日本没有一艘轮船到达天津港,1884年日本才有两艘轮船抵达。1885—1895年,日本平均每年来津船舶不足18艘,仅有经营杂货及药品的商人散居在天津城厢一带,不论航运还是贸易,都远远逊色于英、美、德各国。

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1894年,日本向中国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中有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条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提供了依据。1896年,据《马关条约》有关条款,日本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日通商行船条约》,日本邮船公司、大阪商船会社、日清汽船会社先后与天津建立和发展了海运业务。专门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三井洋行、武斋洋行、大仓洋行等也在天津设立支店。天津与日本的航运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简称邮船公司),前身为1875年创立的日本共同运输会社,当时只有“东京丸”和“西京丸”两艘轮船。日本明治十八年(1886),根据日本政府的命令,三菱汽船公司和共同运输会社合并成立了日本邮船公司,拥有的轮船发展到百余艘。1886年,日本邮船公司开辟了神户、长崎至天津的航线,当年进出天津港的日轮为18艘。1888年又增辟了神户至天津、牛庄的航线。从此,邮船公司与中国北方的三条航线中,有两条定期航线由日本到达天津港,此外还有4艘海轮航行于天津—牛庄—上海一线。1889年,进出天津的日本船增加到25艘。当时,日本到达天津的有两条航线,即横滨北清线和神户、朝鲜北清线。1925年7月,日本邮船公司又増加了“南琴丸”和“北岑丸”两艘快速客轮(2000吨级),航行于神户至天津航线,另外,又增知“胜浦丸”和“新泻丸”航驶横滨北清线。

大阪商船会社创立于19世纪初。1898年取得在中国沿海及长江航行的特权,开始在津建立航运机构,起初是由台湾基隆、福州、上海、青岛至天津,1905年、1907年分别开辟大阪至天津和大阪至大连的航线。航行于大阪到天津港的船只,有“大信丸”“大智丸”,途中停靠神户与门司口岸。每月往返四次、经常行驶在台湾至天津航线的船只有“温州丸”“台东丸”“福州丸”“潮州丸”“湖南丸”“湖北丸”等海轮。大阪商船会社的发展,与太古洋行和怡和洋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日清汽船会社创设于1910年,被称为外国在华航业三巨头之一。成立之初,曾吸收了少量中国股东,并以“日清”二字命名,表示为中日合营。由于日清公司业务开展顺利,所有中国股份被日人相继收买。日清公司的总公司设在东京,上海分公司管辖天津、广州、镇江、南京、芜湖、九江等6个办事处。日清公司在天津有船舶、码头仓库,其中28艘船只经常航行在我国沿海及内河,总载重量达60,100吨。4000吨级的“嵩山丸”与“华山丸”,定期航行于天津至上海航线。日清公司与日本邮船公司密切合作,采取联合经营的方法,在天津港形成了强有力的航运势力,凡由邮船公司承运的日本货物可由日清公司打出提单,在日本各口岸提货。日清公司由日本启运的货物,也可由日本邮船公司打出提单,在中国各口岸提货,以便利客商,提高竞争能力。(www.daowen.com)

塘沽海河码头

1895—1914年,日本到达天津港船舶增长率超过英国,是船舶到港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1895年,日本只有4艘轮船到达天津港,1906年,日本商船超过丹麦和德国,比中国船还多了61艘,接近英国抵港的商船数。1914年日本到天津港的商船达47艘,打破了英国的垄断地位,成为到港船舶最多的国家。

清末天津航运业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特征,虽然其间有过轮船招商局的崛起,但在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强权利益倾轧下,终究没有得到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