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港的历史与发展

天津港的历史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紫竹林租界码头岸线的加长,奠定了近代天津港区的基本轮廓。塘沽码头的发展,逐步形成天津港自三岔口向深水河段不断推进的第三个重要港区,是天津港发展中新的里程碑。在海河航道淤没时,进出天津港的轮船大部分到塘沽接卸,这就适应了船舶数量增长和大型化发展的需要。1902年到达天津港的船只为829艘,较1880年增加近一倍,总吨位则增加二倍半,其中仍以英国为首位,中国居第二位,日本为第三位。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天津领事与天津海关道于1898年8月29日签订了《天津日本租界条款》及《续立条款》,具体划定了日本专管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此外还将海河下游德租界以下小刘庄河岸约百亩土地划归日本,修筑专为停泊大型轮船码头。早期日租界占地1,667亩。后经几次扩张,总占地达到2,341亩。日本租界北距天津城较近,东南与初具规模的法租界接壤,临海河又有较长的深水岸线,具有建造房屋和修筑码头的良好条件。1902年,日本总领事馆责成东京建筑株式会社承办填土整地筑路及建房工程。第一期首先完成海河护岸工程。1904年夏季又建成了一个300英尺的码头,以停泊直接开到该租界的驳船与本地木船。这些码头多系木栈桥和砖石结构。从此,天津除英、法、美之外,又增加了日本租界码头。日本租界码头的建设为日本在华航运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00年以后,来津日侨逐渐增多,日本商人大批涌到租界,他们在天津开设洋行,经办航运与贸易。从1892至1901年,“日本商行的数字从四家增加到二十一家”,日本商人在天津获取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日租界海河码头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天津共设立了九国租界。随着租界的建立与扩张,各国占据海河的岸线长达15公里之多,具备了建码头的良好条件。各国为了发展与天津的通商贸易,竞相整理河道,裁弯取直,加宽河面,修整堤岸,填平沼泽,构筑道路,建设仓库,以发展航运。这一时期,天津的码头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英租界在原有码头的基础上,于1892至1901年“这十年间显著的是修建了一千零三十九英尺长的新码头,此外还修筑了二百二十二英尺长的河坝”。为预防洪水的破坏,河坝也全部垫高。1903年,计划把海河航道拓宽至325英尺,1905年基本完工,租界的河道普遍加宽到259英尺以上。由于加宽了租界河道,为大船转头创造了条件,1905年到达租界码头最长的轮船“宜昌”号(长275英尺),转头时河面还余20英尺的宽度。1909年,在到达租界码头的623艘轮船中,有54艘吃水12英尺以上。英租界码头的发展,为贸易和航运的增长创造了条件。1910年,英租界码头建设了第一架岸壁式钢结构固定起重机。这架起重机底座为混凝土浇筑,其下部用45英尺长的俄勒钢桩支撑,高大的“人”字形扒杆伸向河面,为港口大件货物的装卸发挥了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太古洋行仓库

这一时期内,法租界更有显著的改变,在填平沼泽地之后,建设了货栈,有2,900米码头投入使用,租界的道路和各项设施日益完善。同时德租界也大规模地进行码头建设。通过整治海河,奥租界的航道得到加宽;比租界填垫了码头;俄租界也修建了两座200英尺长的专用码头;太古洋行、怡和洋行、亨宝洋行、美最时洋行、日本邮船公司、大阪商船株式会社、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的码头,分布在英、法、俄、德等国租界。紫竹林租界码头岸线的加长,奠定了近代天津港区的基本轮廓。

各国在市区构筑码头的同时,还在塘沽修筑码头。1886年以来,海河逐渐淤浅,至1898年时,“由于河床太浅,以至全年之内没有一艘轮船能够开到河坝”,1899年,“塘沽以上将近30英里的河道几乎不能航行”。故而,天津中外航企也纷纷在塘沽占据地盘,设立机构,法、俄、英、意、日、奥及华人企业均在塘沽建筑码头。当时在塘沽的法国码头分别由德商礼和洋行和法仪兴公司使用,久大精盐公司码头是以永利恒丰堂名义购自俄侨,“日本大院”前为日本码头。塘沽一号至八号码头,为当时英、意、奥等国所占。此外,太古、怡和、招商局及开平矿务局在塘沽也设置了码头。天津直东轮船公司、北方航业公司也都在塘沽设立了办事处。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塘沽后,为了停泊军舰,运输士兵,供给弹药给养,开始构筑码头。1905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塘沽车站附近强占50多亩土地,建立了“美孚油罐”,从此远洋油源源不断到塘沽接卸,使塘沽便成为向华北推销外国油料的基地。塘沽码头的发展,逐步形成天津港自三岔口向深水河段不断推进的第三个重要港区,是天津港发展中新的里程碑。在海河航道淤没时,进出天津港的轮船大部分到塘沽接卸,这就适应了船舶数量增长和大型化发展的需要。1902年到达天津港的船只为829艘,较1880年增加近一倍,总吨位则增加二倍半,其中仍以英国为首位,中国居第二位,日本为第三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