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天津的政治与商业地位大抵如此,为裕国币并资地方官衙办公之用,在津设官榷税势所必然。“天津一口,向有户、工、海三关,户关归津海关监督管理,征收各项货税,工关归通永道管理,专收木税及船料……海关归天津道管理,专收航海民船米粮及数种杂货。”同治九年裁三口通商大臣缺,改设津海关道,监督新、钞两关。津海新关亦由海关道监管,为区别计,钞关始称常关。
“天津在北京东南二百四十里。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五省舟车,南运数百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楫之所式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人民所杂处……实水陆之通衢,为畿辅之门户……虽大都会莫能过焉。”清代天津的政治与商业地位大抵如此,为裕国币并资地方官衙办公之用,在津设官榷税势所必然。“天津一口,向有户、工、海三关,户关归津海关监督管理,征收各项货税,工关归通永道管理,专收木税及船料……海关归天津道管理,专收航海民船米粮及数种杂货。”所谓户关即钞关,原设河西务,康熙以前专差户部司员掌管。康熙元年(1662)移驻天津,关差归并直隶总督管理。雍正十二年(1734)交巡视长芦盐政御史兼管。咸丰十年(1860)裁盐政缺,改设三口通商大臣,兼管天津关务。同治九年(1870)裁三口通商大臣缺,改设津海关道,监督新、钞两关。
根据《北京条约》的规定,天津于1860年开埠通商,并于次年设立津海新关,并由洋税务司经理,关址先在城内梁家园,翌年迁往城东南紫竹林租界之河岸,按协定税则(约为值百抽五)抽征“西洋火轮、夹板各船货税,尽收尽解无定额”。津海新关亦由海关道监管,为区别计,钞关始称常关。庚子事变以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其中规定“所有常关各进款,在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更以常税作为赔款之担保,并依约改归税务司代征。此常关即是向来经征水陆出入货税之钞关,位于北门外河北浮桥侧畔。(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天津百年航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