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胡树屏笔下的南北运河:帆影载货,流淌古城的活力

胡树屏笔下的南北运河:帆影载货,流淌古城的活力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1年,清廷下令停止漕运,但天津境内大运河的水路运输并未终止,尤其是以三岔河口为交汇点的南、北运河,仍发挥着水道运输的重要作用。笔者曾在胡树屏所著的《小隐诗草》中,读到了不少描绘民国时期运河的诗作,为今人了解90多年前的运河景象提供了形象化史料。在作者笔下,秋天的北运河上,帆船顺着水势往三岔口方向行进,而在河岸的码头上,则停靠着载重的货船,在一动一静中,彰显了津门水乡特色和城市的活力。

胡树屏笔下的南北运河:帆影载货,流淌古城的活力

1901年,清廷下令停止漕运,但天津境内大运河水路运输并未终止,尤其是以三岔河口为交汇点的南、北运河,仍发挥着水道运输的重要作用。笔者曾在胡树屏所著的《小隐诗草》中,读到了不少描绘民国时期运河的诗作,为今人了解90多年前的运河景象提供了形象化史料。

胡树屏(1850—1927),名维域,著名儒商、诗人,天津元隆绸缎庄创始人之一,天津城南诗社成员,有《小隐诗草》存世,曾出资襄助《城南诗社集》出版。“家世创垂衣食足,诗书继绪子孙贤”,是他的生平及家风的真实写照。

据成贤书《小隐诗草·序》一文载:“树屏先生,生长诗书之族,自幼好学,值鼎革之际(指辛亥革命),独临水(北运河窑洼)择地,建层楼,植小亭,种树数行,栽花数畦,养鱼数尾,具有天然自得之趣。旁置一室,列文籍,陈笔砚,时时吟哦其间。偶尔豋高凭栏,仰邀星月之光辉,远望楼阁之参差,俯视帆樯之往来,兴之所至,佳句得焉。”(1922年)“予(胡树屏)行年七十三岁,在家养疴,数月缠绵,竟日无所聊赖,幸数年前,聘西席焕翁成夫子,学问纯粹,屡屡教予作诗,因之得有寸进。每日作成数首,不但无伤于体,反觉有畅于怀,由是视为乐事。”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他累计作诗500余首,辑录在《小隐诗草》中,于1923年刊行。

在《小隐诗草》中,有作者儿时的美好记忆,有中元节携妻儿老小祭奠家慈的温馨画面,以及“我生七十气方长,忧患频仍两鬓霜”的感叹。此外,还有不少描绘北运河两岸景色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www.daowen.com)

如《观北河潮》一诗:“涨潮逆流波及岸,白云片片向空横。春寒花木迟迟发,雨润田畴处处耕。一渡莲舟南北过,数帆鱼艇往来行。鸭群浮水惊飞散,远听天涯雁有声。”北河,即北运河,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津沽运河春色图:潮汐、白云、莲舟、鱼艇、野鸭、大雁,谱写出一曲大自然和谐优美的乐章。再如《暮秋河畔晚眺》一诗:“欸乃一声河岸阔,数帆顺水自然行。轻舟早过随风急,重货迟留野渡横。夕照晴空楼阁壮,落鸿翔舞苇芦盈。半轮新月磨镰洁,草木黄飞淡不情。”北运河水自丁字沽进入市区后,继续由北往南流,在今大红桥处与子牙河汇流,穿过窑洼一带河段至三岔河口,再与南运河水一同汇入海河。在作者笔下,秋天的北运河上,帆船顺着水势往三岔口方向行进,而在河岸的码头上,则停靠着载重的货船,在一动一静中,彰显了津门水乡特色和城市的活力。

如果说,春秋两季是水运最繁忙的季节,那么到了冬天,北运河两岸则是一派萧条。胡树屏的《望隔岸木厂》便描绘了对岸三条石一侧仓库码头的景象:“隔河木厂木颇稠,叠叠重重满岸留。水冻接连皆是料,滩余远近并无舟。风寒巡夜何曾歇,霜冷临冰不少休。辛苦只因糊口计,安能饱食暖皮裘。”他在《隔河木厂再赋》一诗中进一步描绘道:“南岸良材列柏松,层层堆累度隆冬。人稀船尽喧哗寂,渡远波平惨淡容。佳料真能排数里,高楼仅可起千重。夜深更鼓相连响,巡守殷勤不懒慵。”河岸堆满了木料,重重叠叠、密密麻麻,看护的工人为了生计,必须巡夜值守,但即使这样辛苦,也未必能够饱食暖裘,这或许就是那个年代劳动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侯福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