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裁弯取直让南运河航道畅通

裁弯取直让南运河航道畅通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裁直南运河梁家嘴一段,消除了邵公庄至赵家场的西大湾子,使这一地区的航道畅通,航运状况大为改善。当时的西大湾子后来被改道,成为一条弯曲但平坦的道路,取直后的南运河河道大为畅通。据天津已故民俗专家张仲先生考证,是1922年顺直水利委员会将它“裁弯取直”,另开辟了芥园到今大丰桥一段新河,因而西大湾子已不再有《恨海》中描写的景观。

裁弯取直让南运河航道畅通

海河作为航道,在天津乃至京冀地区的航运交通史上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20世纪初对海河干流进行多次裁弯取直,缩短河流的长度,为内河航运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海河干流由于流域地势平缓等原因,河道多处弯弯曲曲,很容易淤塞,每年枯水季节,航道变浅,成为海上交通的“脖颈”。在清末,轮船往来于租界码头和大沽口之间,尽管只有数十公里,却常常要花费几天的时间。由于河道弯曲狭窄,轮船经常发生相撞,或触淤搁浅。因此,裁汰弯曲的河道,尽量调直海河干流水道,是从根本上治理海河的措施。

最早的一次裁弯取直工程是1902年完成的挂甲寺到杨庄一段,至1923年,一共进行了六次裁弯取直工程。海河河道因此缩短了26.6公里,河床普遍刷深、拓宽,增加了河道的纳潮量。这不仅明显改善了海河航行条件,也大大提高了海河的泄洪能力。

英法联军炮艇侵入天津三岔河口

万鲁建编译的《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收入了日人服部源次郎1925年来津见闻,记有其3月27日“白河潮航”之所见,反映了当时在海河行船的顺畅。他说:“早晨我一睁开眼就看到陆地和房屋,走到甲板上,船已经到达白河,河道仅有一百七十尺宽,浑浊的河水滔滔而流。海河两岸是广袤千里的沃野,杨柳沐浴在春光中,处处是农村风景,三三两两的农夫正在田地忙碌着,有的播种,有的挑水,还有的使用长柄铁锹笔直耕种的,看上去一点也不觉得劳累,反而觉得他们很知足。我乘坐二千吨级的船溯河而上还是首次,映入眼里的风景让人难以形容,心情舒畅。我想让女友看看,便坐汽船让她参观连绵四十里的田园风光,特别是隔着几个村庄,二千吨级的外国轮船在前面行走,天溯丸紧随其后,和从天津而下的轮船擦肩而过的瞬间,让人感觉非常愉悦。”(www.daowen.com)

英法联军炮舰侵入天津三岔河口

另外,1918年,三岔河口进行裁弯取直工程,裁直了北运河一个大弯,开了一段新河,将望海楼南的老三岔河口移到了金钢桥以西、大王庙以北,缩短航道长度1585米,同时还裁直了南运河侯家后至老铁桥一段大弯。1921年裁直南运河梁家嘴一段,消除了邵公庄至赵家场的西大湾子,使这一地区的航道畅通,航运状况大为改善。晚清以写谴责小说著称的吴趼人,曾写《恨海》一书,书中提到闺中女子张棣华,因八国联军侵略由北京逃出,路经天津“西头”,“是夜去西大湾子停泊投宿。次日起身开行。谁知这里停泊的船,盈千累万,舳舻相接,竟把河道塞住了,不得过去”。当时的西大湾子后来被改道,成为一条弯曲但平坦的道路,取直后的南运河河道大为畅通。据天津已故民俗专家张仲先生考证,是1922年顺直水利委员会将它“裁弯取直”,另开辟了芥园到今大丰桥一段新河,因而西大湾子已不再有《恨海》中描写的景观。

(章用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