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河历经六次裁弯取直,航道迎来新生

海河历经六次裁弯取直,航道迎来新生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1年10月21日,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第一次裁弯取直工程。此次裁弯实际缩短海河航道2173米。前两次裁弯的成功,促使海河工程局决定进行第三次裁弯。1903年9月,海河工程局开始进行第三次裁弯取直工程,这次裁弯自低坟头河湾的杨家场起,到泥窝上面的辛庄止,全长3380米。停泊在海河工程局海河码头前的挖泥船1918年,海河工程局与顺直水利委员会共同进行了一次裁弯,这就是三岔口裁弯,亦称第五次裁弯取直工程。

海河历经六次裁弯取直,航道迎来新生

1897年海河工程局成立后,首先进行了海河的塞支强干工程,其目的就是防止枯水季海河干流的水位下降,通过建闸,闭塞支渠,提高海河水位。

1898年8月,海河工程局开始兴建3座水闸,分别是位于金钟河上的陈家沟水闸、海河下游中部的军粮城水闸和北运河上游的西沽水闸,1900年1月11日,陈家沟水闸竣工,是年5月16日,西沽和军粮城水闸竣工。水闸建造后作用是明显的,如1900年1月,陈家沟水闸关闭后,海河的水量增加了65%,天津港内的水位也在10天之内提高了0.5米,该月海河的泥沙沉积量也比上年同期大为减少。但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建闸工程被迫停顿,有的水闸甚至遭到破坏。义和团运动失败后,领事团强行向中国政府索取白银126,000两作为恢复这些工程的经费,经双方讨论,中国政府被迫赔偿白银80,158两。1902年,陈家沟水闸的恢复工程开工,除修复已被毁坏的部分外,还在老闸附近建造了一个新水闸。1902年9月24日,陈家沟新水闸落成,其他几个水闸也相继修复,海河水深虽有增加,但只靠塞支强干,临时性提高水位,对航运所起的作用远远不够,[1]于是从1901年起,海河工程局对海河进行裁弯取直工程。

1901—1923年,海河工程局先后进行了6次裁弯,这是建局早期进行的最浩大的工程。

1901年10月21日,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第一次裁弯取直工程。这次裁弯,起于挂甲寺,止于杨庄,全长1207米,消除了天津湾、火柴厂湾与“东河区”湾。1902年7月底,裁弯工程结束。此次裁弯实际缩短海河航道2173米。有意思的是,原来坐落在海河东岸的挂甲寺改到西岸,让河西平添了一座古刹。

几乎同时,海河工程局又进行了第二次裁弯。这次裁弯,自下河圈起到何家庄止,全长1770米,削除了双湾与菜园湾以及东局子与菜园湾之间的两道急弯,1902年9月初,工程结束,缩短河道4989米。

这两次裁弯,均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施工深度达7米(自地面起计算),挖掘宽度为99~110米,共挖泥1,699,020立方米。裁弯完成后,海河的长度缩短7162米,轮船在七八个小时内可由大沽口航行至天津租界码头。1903年8月21日,吃水3.55米的“连升”号轮船开到租界河坝(今解放桥一带),这是自1899年4月以来开到租界河坝最大的一艘船。前两次裁弯的成功,促使海河工程局决定进行第三次裁弯。

1903年9月,海河工程局开始进行第三次裁弯取直工程,这次裁弯自低坟头河湾的杨家场起,到泥窝上面的辛庄止,全长3380米。1904年6月底裁弯工程竣工,7月23日正式通航。这次裁弯,削除了海河上妨碍航行最严重的三个河湾:低坟头河湾、美点湾及白塘口湾,另外还消除了其他一些不利于航行的地方。第三次裁弯仍然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雇工最多时达1.5万人,挖泥1,931,219立方米,工程费用为30万两白银。裁弯后,海河航道缩短了7242米,航道较之前畅通了许多。新航道通航时,直隶总督袁世凯派人前往祝贺。

1911年,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第四次裁弯取直工程,这也是海河工程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弯工程。该工程自大赵北庄起,至东泥沽止,全长3782米。1911年4月9日,工程开工,4月27日完成了海河南岸第一吹填处的围埝。4月29日“新河”号挖泥船进入第四次裁弯段,5月7日开始施工,这是第一次主要由挖泥船施工的裁弯取直工程,1913年7月15日工程结束,挖泥2,421,103立方米,缩短河道9077米。第四次裁弯工程结束后,海河的通航能力大大提高,1914年7月,吃水4.58米的“昌升”号船通过海河,这也是有记载以来通过海河航道吃水最深的船只。这次裁弯工程施工费用为23.62万两白银,每立方米土方单价仅27.3分(1分为百分之一两),而前三次裁弯由于全部使用人工,每方单价高达43分,可见这次节省了可观的经费。

停泊在海河工程局海河码头前的挖泥船

1918年,海河工程局与顺直水利委员会共同进行了一次裁弯,这就是三岔口裁弯,亦称第五次裁弯取直工程。当时南运河、北运河及金钟河在三岔口汇集进入海河,过于弯曲的河道不仅影响了海河上游各支流水的下泄,而且不利于上涨的潮水通过。当年11月23日工程结束。这次裁弯,全长474米,缩短河道1585米,共挖土169,904立方米(其中人工开挖56,634立方米,挖泥船开挖113,270立方米)。裁弯后,在裁弯地区的上游,潮水的落差增加了1.07米,同时为大运河又开挖出一个新的出口。有意思的是,三岔河口从现在的狮子林桥变到了现金钢桥,河北大胡同成了现在的红桥大胡同。(www.daowen.com)

海河历次裁弯取直工程示意图

1921年,海河工程局进行了灰堆裁弯,此为第六次裁弯。这次裁弯工程起自下河圈,止于芦庄,是对第二次裁弯的完善和延伸。工程于1921年5月开始,6月20日,“新河”号挖泥船进入河道施工,1923年10月29日,工程结束。这次裁弯全长2,743米,缩短河道1,534米,挖泥2,031,649立方米,其中人工开挖249,416立方米,挖泥船开挖1,782,233立方米。裁弯所挖泥土,用于填筑墙子河外的洼地。海河的6次裁弯工程完成后,共缩短河道26.6公里,轮船自大沽口至天津港航行的时间减少,各种轮船可乘一潮时间从海河口驶抵天津,航行十分便利。1904年第三次裁弯完成之后,“广济”号轮船仅用4小时10分钟便完成了大沽口至天津港的航行,比第三次裁弯工程完成之前的记录正好少了1小时。1904年8月14日,“安平”号轮船由于顺风顺流,从天津港至大沽口的航程只用了3小时45分。

裁弯后,上下游河床普遍刷深、拓宽,断面增大,纳潮量增加,海河河槽的调蓄能力也逐步加大,如1914年海河的纳潮总量为1957万立方米,1926年增加为2697万立方米。加上上游经常性的淡水径流和历次汛期洪水的冲刷,河床不断被刷深。1900—1927年冲刷总量达2897万立方米,年均为107万立方米。天津港潮差普遍增加了0.9米至2.0米,能够通航最大吃水为5.5米的船舶。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和枯水季节,上游无径流下泄,有潮流作为替代,仍能使轮船驶抵天津市区码头。第六次裁弯工程结束后的1924年,有1311艘轮船到达天津市区码头,最大吃水量为5.33米,到1927年洪水前,2000吨级的轮船均可直航天津市区。裁弯还起到了排泄洪水的作用,1904年8月,海河流域普降大雨,海河水位急剧上涨,运河河堤仅比水面高出0.3米,如果之前没有进行裁弯以使洪水快速下泄,天津附近地区则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6次裁弯工程详情见下表:

海河裁弯工程统计表

裁弯取直工程既缩短了航道,又增加了纳潮量,使航道加深、加宽,适应了船舶数量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便利了船舶航行,保证了航行安全,对天津港以及天津城市的繁荣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通过裁弯取直来治理海河航道的做法,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

(张绍祖)

【注释】

[1]周星笳主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2]周星笳主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第19—2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