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情绪影响下的复合自我羊群效应:决策的关键因素?

情绪影响下的复合自我羊群效应:决策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的结果更倾向于复合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实验的结果告诉我,情绪对于决策具体影响的背后,复合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但是,复合形式自我羊群效应的影响表明,我们在短暂情绪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到相关选择,以及其他的领域。

情绪影响下的复合自我羊群效应:决策的关键因素?

我们的实验表明,情绪能够影响我们把潜在决定转变为实施决定(这已经不新鲜了),而且不相干的情绪也会影响决定。但我和爱德华多真正要测定的是情绪消退之后,它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影响。我们想弄明白处在高兴或愤怒状态下的参与者,在情绪“影响下”的决定是否会成为长期习惯的基础。下面才是我们实验的最重要部分。

不过,我们必须等待,也就是说,我们要等到影片片段引发的情绪消退后(我们进行检测以确认情绪消失),再向他们进一步提出不公平提议。现在,已经平静下来不为情绪影响的参与者会如何反应?尽管影片片段造成的情绪,事实上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我们观察到决定的模式与原来情绪刚刚激发左右他们身心时的仍然相同。一开始被凯文·克莱恩的不幸遭遇激怒的人更容易拒绝对方的提议,他们继续做出同样的决定,尽管愤怒的情绪已经不复存在。同样,那些被《六人行》片段中可笑的剧情逗乐的参与者,在这种正面情绪下更容易接受对方的提议,而当这些正面情绪淡去后,他们还是会继续做出同样的决定。很明显,这些参与者还在求助于那天早些时候有关游戏的记忆(那时,他们的反应部分受到与游戏无关的情绪影响),并且还是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尽管他们已经从原来的情绪状态中走出来很久了。

我和爱德华多决定把实验向前推进一步,把参与者的角色调换过来,让他们也可以成为发送人。实验步骤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给参与者分别播放两段影片片段,把他们导入预期的情绪。然后,我们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接收人(在这一游戏中,他们将在影片片段情绪的影响下做出决定),接受或者拒绝不公平提议。下面让实验中断一下,让他们的情绪平静下来。最后是实验的最重要部分——让他们再进行一次最后通牒游戏,但这一次,他们充当的是发送人而不是接收人。作为发送人,他们有权向游戏另一方(接收人)做出任何一种分配建议,由对方决定是否接受,这样他们就能按照建议的比例分到钱,或者决定拒绝,一无所获。

为什么要这样调换角色?因为我们希望能从中更多地了解有关自我羊群效应与我们长期决策的奇妙作用。

我们暂时向后退一步,考虑一下自我羊群效应的两种基本运作方式:

单纯形式:自我羊群效应来自与过去行为有关的具体的记忆,可以不假思索地予以重复(“上一次艾瑞里夫妇请我吃饭,我带了瓶酒去,这次我还带瓶酒”)。这种依据过去经验做决定的决策方式是非常单纯的,照葫芦画瓢,但是,仅仅适用于和从前完全相同的场合和条件。

复合形式:考虑自我羊群效应的另一种方式是把过去的行为作为下一个行动的向导,并据此加以推广。在这种方式的自我羊群效应中,当我们采取某种行动时,便会记起过去的决定。不过,这时我们不是自动重复上一次的做法,而是把它进行广义诠释;它成为我们总体特质和偏好的坐标,并据此采取行动(“我在大街上拿钱给了乞丐,我很有爱心,所以我要去施粥棚当义工”)。在这种自我羊群效应中,我们参照过去的行为提醒自己总体上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按照同一方式去做。(www.daowen.com)

现在,我们简短地考虑一下角色转换是如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自我羊群效应的,单纯方式和复合方式,哪一种在实验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假想你由接收人转变为发送人。你可能看过凯文·克莱恩扮演的可怜角色被老板视如草芥,然后一怒之下用棒球拍把建筑模型砸烂,这会促使你拒绝不公平的提议。另一种情况,你可能因为被《六人行》片段逗得暗自发笑,因此就接受了不公平的提议。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时间已经过去,你原先因影片片段引发的生气或高兴的情绪都已经察觉不到了。但是,你的角色也变了,成了发送人(下面的情况既复杂又微妙,你要做好准备)。

如果说我们在早先的实验中发挥作用的是单纯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那么你早先作为接收人时的原有情绪,在当前方式的实验中就不会对你作为发送人的决策产生影响。为什么?你作为发送人,无法单纯依赖“照葫芦画瓢”的决策方式行事。说到底,你过去从来没有当过发送人,因此你在面对完全不同的新情况时,要做的也是与从前完全不同的决定。

另一方面,如果起作用的是复合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你处在愤怒状态下,你就可能会这样想:“我原来是接收人,当时很生气,我拒绝7.5∶2.5的分配提议是因为它不公平。”(换句话说,你错误地把拒绝提议的原因归结为它本身的不公平,而不是因为你当时处在愤怒情绪下。)“现在轮到我当发送人,”你会继续想,“对方可能和我一样,也可能拒绝接受不公平的提议,那么我给他发送一个比较公平的分配提议——如果我处在他的地位也能接受的。”

与此不同,如果你当时看的是《六人行》片段,由此你接受了对方不公平的提议(同样,当你把原因归结为提议本身,而不是影片片段)。作为发送人,你可能会这样想:“我接受7.5美元的分配提议,是因为我觉得它还可以,现在对方应该和我一样,我这样分配,他也会接受,因此我还是照7.5∶2.5的比例来分。”这就是复合形式自我羊群效应机制的一个例子。回忆你的行为,把它归纳到更广义的原则上,然后顺着同一条道走下去。你甚至还会以为对方会和你同样行事。

实验的结果更倾向于复合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最初的情绪会长时间地发生影响,即使角色调换了也是如此。“愤怒”一组的发送人往往会较多地发出更公平的分配建议,而“高兴”一组的发送人发出的提议则以不公平分配居多。

实验的结果告诉我,情绪对于决策具体影响的背后,复合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在我们生活中起的作用可能更大。如果只是单纯形式的自我羊群效应在发生作用,那么它的影响就会仅限于我们重复做出的那一类决策。但是,复合形式自我羊群效应的影响表明,我们在短暂情绪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到相关选择,以及其他的领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新的环境,那么做出的决策有可能就会产生自我羊群效应,就需要特别谨慎,尽量做出最好的选择。我们立即做出的决定不仅会影响当时发生的事情,还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关系一系列的有关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