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对人类本性做精细的观察就可以认识到,无论是鸟类、蜜蜂还是人类,都是同气相求。在很大程度上,美女与俊男约会,“美学缺憾者”[1]与其貌不扬者约会。社会科学家对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做了长期研究,并称之为“同征择偶”。我们当然可以想到秃顶、有才、富有,或者位高的“美学缺憾者”娶到了美貌如花的女人这种例外情况(例如伍德·艾伦与米亚·法罗,莱尔·拉维特与朱莉娅·罗伯茨,几乎所有的英国摇滚歌星都娶了名模等),但是,同征择偶依然很好地描述了人们在寻求他们恋爱对象时的取向。当然,同征择偶并不仅限于美貌、金钱、权力,其他如幽默感之类的优点也能提高一个人的吸引力。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美貌比其他优点更容易决定一个人在社交金字塔中的位置与同征择偶的潜力。
你位于社交金字塔的哪一层?
想象你到达晚会会场,刚一进门,主人就在你的前额上写了点儿什么。他告诉你不要照镜子或者问别人。你在会场转了转,发现会场里男男女女的前额上都标着从1到10的数字。主人对你说,你的任务就是尽量找到数值最高,而且愿意和你交谈的人组成一对。你自然朝数字为10的人走去,但是他(她)看了你一眼就走开了。接下来,你又去找数字是9或8的人,以此类推,直到后来一个数字是4的人向你伸出手,你们一起交谈。
这个简单的游戏描述了同征择偶的基本过程。我们在现实世界里玩这个游戏时,实际上就是数值高的寻找数值高的,中等数值的与中等数值的配对,低数值的与低数值的牵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游戏中价值是写明了的);对方的反应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社交金字塔中的位置,并且找到综合情况与自己相仿的人。
对于那些位于魅力阶梯最上层的男女来说,同征择偶是好消息。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位于中间或者底层的人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能够适应自己在社交金字塔中的位置吗?我们该怎样学着诠释史蒂芬·斯蒂尔斯的老歌《碰到谁就爱谁》?这就是有一天我和伦纳德·李还有乔治·勒文斯坦一边喝咖啡一边讨论的问题。
乔治没有说明他指的是谁,他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这么个人,体貌不是很吸引人。这个人被限制在只能和与他有同等吸引力水平的人约会和结婚。除此之外,这个人还是研究学术的,无法挣很多钱来弥补先天的容貌不足。”乔治继续说,把话题引到了我们下一个研究项目的中心:“这个人以后会怎样?他会不会每天早上醒来看着睡在身边的人想,‘算了,我就这样了’?或者他设法学着通过某种方法做出适应和改变,不再对自己充满怀疑。”
美学缺憾者对自身美貌有限这个事实有一个适应过程,对此进行观察的一种方式可以称作“酸葡萄”策略——名称来自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一种可能适应的过程。炎炎夏日,狐狸从田间来到葡萄架下,成熟的葡萄颗粒饱满,颜色诱人,从藤子上倒垂下来,当然是最美的解渴之物。狐狸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向前助跑,突然起跳去抓葡萄。不过,可惜没够到。它跳了一次又一次,但就是够不到。最终它只好放弃,垂头丧气地离开,嘴里嘟囔着:“我肯定这是些酸葡萄。”“酸葡萄”的概念来源于这个故事,是说人们有种倾向,对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反过来瞧不起它。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当涉及美貌问题,适应性会产生巨大魔力,使人们觉得自己追不到的那些吸引力非常高的人(葡萄),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酸了)。不过,真正的适应性远远不只是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排斥我们得不到的这一点。真正的适应还含有这样的意义,即用阿Q精神,让我们接受现实。
这些方法到底是怎样起作用的呢?适应的方法之一:美学缺憾者可以降低自己的美学理想,例如,从完美阶梯的9或10降低到与自身匹配的水平。或许他们会发现大鼻子、秃顶,或者牙齿不齐倒成了优点。人们一旦适应了这种标准,再看到某些明星照片,例如哈莉·贝瑞或者奥兰多·布鲁姆时,就会立即耸耸肩膀说,“我可不喜欢她那个又小又平的鼻子”。(www.daowen.com)
人群中那些其貌不扬的人可以利用另一种适应方式:不改变审美观,而是寻找其他优点;我们可以寻求,例如,谈吐幽默或者心地善良。拿到《狐狸与葡萄》的故事环境里,就相当于重新评价更容易吃到的不那么多汁诱人的草莓,摘不到葡萄,草莓吃起来也比过去可口多了。这一原理在约会问题上是否同样适用?
我有个容貌一般的中年女性朋友,几年前在“默契”婚恋网站上结识了她现在的丈夫。她对我说:“你看这个人,长相不值得一提,秃顶、超重、满身体毛、比我大好几岁。不过,我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些东西都不那么重要。我想找个聪明、有才能、有幽默感的人——这些优点他都有。”(你注意到没有?“有幽默感”在媒人口中早已经成为“其貌不扬”的代名词了。)
因此,美学缺憾者有两种适应方式:改变审美观点,降低标准去适应并非完美的人,或者改变对人整体观察的侧重点,重新审视哪些品质重要,哪些不重要。把话再说得直截了当一些,考虑下面两种可能性:(1)那些只吸引矮个子、秃顶男人的女士,一开始就喜欢配偶的这些特点吗?(2)这些女人是否还是喜欢高个子、有头发的男人,只是因为找不到,从而改变标准,把侧重点放到非体貌特征,诸如心地善良或者有幽默感上了?
除了上述两条适应途径,尽管人类具有难以置信的适应一切的能力(参见第六章),我们还必须考虑适应能力在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一特殊情况下不起作用的可能:美学缺憾者可能永远不能真正认同天生条件局限给自己在社交金字塔中的定位(如果你是个50岁左右的男士,心里还一直想着那些30岁左右的女士会喜欢和你约会,那就被我说中了)。这样的适应失败会带来一连串的失望,因为缺少了适应,吸引力较差的人会不断追求自以为配得上的美貌意中人,结果在求偶过程中屡屡受挫而倍感失望。如果他们找了同样具有美学缺憾的人结婚,就会一直认为对方配不上自己——这种观念对于恋爱绝对无益,更不要说长远的共同生活了。
下页图中描绘了美学缺憾者对待和处理自己局限的三种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最为准确?
我把赌注压在重新安排择偶侧重条件上,不过如何找出正确的侧重点,这一过程本身就很有意思。
美学缺憾者对待和处理自己体貌局限的三种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