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爱迪生与特斯拉:交流电之争

爱迪生与特斯拉:交流电之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的塞尔维亚人来到爱迪生手下工作,在爱迪生的指导下发明了交流电。但是,爱迪生对自己的发明怀有过度保护的心态,他对特斯拉的创意不予理会,说它“非常宏伟,但没有丝毫的可行性”。爱迪生贬低交流电,认为它危险,当时也的确如此。爱迪生先指示手下的技术人员找来野狗野猫,然后用交流电将其电死,以此展示交流电的可怕和潜在危险。尽管爱迪生费尽心机加以阻挠,交流电最终还是占据了统治地位。

你也许会问:“难道就没有某些领域,例如科学研究,可以使人们把客观真相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使人类偏好自己见解的弱点得到控制?”

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我很希望对你表明,对自己的见解情有独钟这种倾向在纯粹、客观的科学领域绝不存在。说到底,我们愿意把科学家想象成只注重证据和数据的人,他们摒弃一切傲慢与偏见,以知识进步为己任,为了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如果真是这样当然再好不过,不过现实并非如此,从事科学研究的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他们也受到那个每小时20瓦的装置(大脑)和各种偏见(诸如对自己创造的偏爱)的局限。在科学领域里,“孩子是自己的好”这个偏见被戏称为牙刷理论——就是说人人都想要牙刷,人人都需要牙刷,人人都有牙刷,但谁也不想用别人的牙刷。

“别忙。”你可能争辩说,“科学家高度依恋自己的理论绝不是坏事。不管怎么样,这可以激励他们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和地下室里,夜以继日、成年累月地进行单调乏味的艰苦工作。”不错,“孩子是自己的好”能产生高度的参与意识,并引导人们无怨无悔地坚持自己的(或者他们认为是自己的)信念创意

你可能也会猜到,“孩子是自己的好”也会有黑暗的一面。我们来举一个著名的例子,关于一位名人是如何因沉湎于自己的见解不能自拔而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查克里·肖尔在《聪明人为什么干傻事》一书里描述了电灯的发明者托马斯·爱迪生直流电问题上跌的大跟头。一个叫尼古拉·特斯拉的塞尔维亚人来到爱迪生手下工作,在爱迪生的指导下发明了交流电。特斯拉坚持认为交流电与直流电不同,它不仅可以点亮远距离外的灯泡,还能通过同一电网为大型工业机械提供动力。一句话,特斯拉坚称现代世界需要交流电——他说的一点儿也不错。只有交流电才能有足够的规模和广度满足电力的进一步需求。

但是,爱迪生对自己的发明怀有过度保护的心态,他对特斯拉的创意不予理会,说它“非常宏伟,但没有丝毫的可行性”。爱迪生本来可以申请交流电专利,因为交流电是特斯拉在爱迪生的指导下发明的,但是,爱迪生的直流电情结过于强烈了。

爱迪生贬低交流电,认为它危险,当时也的确如此。人们在碰触直流电线时最多只是感觉被电流猛击了一下——也就是电击,但不会有生命危险。交流电就不同了,人一旦碰触带电的交流电线就可能当场丧命。19世纪初,纽约使用交流电供电系统,人们头顶上到处是纵横交叉的裸露在外的电线。维修工人不得不在故障线路间穿越,面对各种连接断头,他们根本得不到有效保护(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类问题了)。交流电致人死亡的事件在当时时有发生。

一次特别可怕的事故发生在1889年10月11日。在曼哈顿闹市区的一个十字路口上空,一个名叫约翰·菲克斯的维修工人在穿越故障线路时不小心碰上了一条带电线路。巨大的电击把他抛到了纵横交织的电网上。汇聚的电流使他全身起火,一股股蓝色的电火花从他脚下、口鼻中喷出,鲜血洒到电线下的大街上,路过的行人惊恐万状、目瞪口呆。爱迪生正需要这样的案例来支持他关于交流电危险的观点(也以此证明他心爱的直流电是如何优越)。(www.daowen.com)

爱迪生是一位富有竞争意识的发明家,他不会把直流电的未来交给命运而无所作为——于是,他针对交流电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声讨攻势,意在引发公众对交流电的恐惧。爱迪生先指示手下的技术人员找来野狗野猫,然后用交流电将其电死,以此展示交流电的可怕和潜在危险。接着,他秘密地资助和参与发明了执行死刑用的交流电椅。世界上第一个遭受电椅死刑的人叫威廉·克姆勒,他被活活地绑在电椅上慢慢烤熟。这当然不是爱迪生最荣耀的一刻,但当作对交流电危险的可怕展示却很有成效。尽管爱迪生费尽心机加以阻挠,交流电最终还是占据了统治地位。

爱迪生所犯的愚蠢错误还表明,如果人们过度沉湎于自己的见解会导致多么不幸的后果,因为,尽管交流电有危险,但它同时拥有巨大的潜力,会给世界提供动力。幸运的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对自己见解的非理性依恋很少能发展到如爱迪生那么严重。

当然,“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负面后果绝不仅限于几个人。企业一般都倾向于围绕自己的理念、语言、决策程序,以及产品创建企业文化。企业人员为这种文化力量所包容,自然地接受并认为本单位产生的创意比外人的或外单位的更有用、更重要。[2]

如果我们考虑到团队文化是“孩子是自己的好”这种心态的重要成分,就可以从各行各业各个公司内部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流行的缩略语中追溯到这种倾向(例如,ICGM代表“创新客户关系管理”,KPI代表“重要性能指标”,OPR代表“他人资源”,QSC代表“质量、服务、清洁”,GAAP代表“公认会计原则”,SAAS代表“软件即服务”,TCO代表“总体拥有成本”,等等)。缩略语赋予的是某种秘密、内部文化,它是人们交流观念的简捷方式。缩略语增加了人们对观念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同时又可以把外来的观念排斥在圈内人士之外。

缩略语倒不是特别有害,但是,如果企业沉湎于自己的神话,只是狭隘地以自我为中心,问题就来了。例如索尼公司,它保持着一连串的非常成功的发明纪录——半导体收音机随身听、三枪显像管等。经历了长时间的成功,索尼喝下了自己“酷爱”的饮料;“如果不是索尼公司自己的发明,他们根本不屑一顾。”詹姆斯·索罗斯基写道。索尼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斯特林格爵士曾承认,索尼的工程技术人员患有严重的、极其有害的“孩子是自己的好”综合征。甚至在竞争对手引入了下一代产品之后[诸如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和微软Xbox家用游戏机,这些产品销售火爆],索尼的技术人员还是不相信这些外来的创意比自己的好。他们失去了发展MP3(能播放音乐软件的播放器)和平板电视的机会,却投入很大的力量开发一些不对路的产品,例如索尼照相机,最终由于与人们普遍使用的电脑存储器不兼容而难以打开销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