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启示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启示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农业部门本身来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明显缺乏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能力。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从农业内部着手,不能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当作纯粹的农业技术问题来处理,还必须从农业经济制度创新以及在农业外部构筑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特别是要选择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做出努力。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启示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农业部门本身来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仅靠农业部门内部的努力是不够的。就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来说,就是农业外部条件变化,特别是工业化不断推进的结果。以美国为例,美国人少地多,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早已实现了工业现代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条件破坏较小。实现工业现代化以后,产业结构调整已使工业污染农业、工业与农业争地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国家对农业有极强的保护和支持能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寻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际包含了很多的减轻财政负担、给国民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空间、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留点“后手”的政策含义。日本与西欧人多地少,农业资源丰裕程度不如美国,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困难要比美国多。但是,它们早已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农业发达。以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经济实力,如果农产品不能完全自给,可以通过贸易渠道解决。所以,这类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多关注的是环境问题、饮食营养问题,当然也就更多地寻求在农业内部的解决办法。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不具备当年发达国家进行工业化时所面临的资源条件和国际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明显缺乏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能力。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从农业内部着手,不能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当作纯粹的农业技术问题来处理,还必须从农业经济制度创新以及在农业外部构筑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特别是要选择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做出努力。因此,对于国内来说,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有以下几个问题该引起思考:

第一,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的发展为代价。挖掘现有城市工业的潜力,不再盲目扩大城市工业“领地”,少搞铺摊子式的工业建设,以减少对耕地的蚕食,并控制对农业自然资源污染的扩大。在工业化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不论是内商投资项目,还是外商投资项目,批地一定要慎重,主要应利用存量土地,使用非城市土地要尽可能利用非耕地资源,并严格审查其可能产生的对耕地、河流及生态污染程度。过去那种为了招商引资不计后果,甚至把大片良田辟为各类开发区的做法不应该再重演了。

第二,走集约型农村工业化之路。调整大中小企业关系,把非农产品加工类的乡镇工业引入社会化大生产,与城市大工业分工协作,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改变与城市工业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结构趋同的局面。乡镇企业要主动寻找大企业伙伴,以质量和信誉尽早纳入大工业体系;城市工业中的大企业也应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出发,主动寻求经济技术关系相对稳固的中小企业伙伴,在大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孵化产品名牌,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这种组织创新,既有利于整个工业的集约增长,又可以改变素质低下的中小企业遍地滋生、效益较差、侵占耕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从而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实施综合、协调的工业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在促进工业的集约发展的同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留够充足的空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注重产业结构政策。就工业而言,由于没有或较少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既存工业基础和优势,出现了国家产业结构政策在不同区域被广泛复制的情况。一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市场需要选准了支柱产业以后,如果在该支柱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合理,譬如汽车工业,进入该产业的企业过多,规模小、起点低、在市场上过度竞争,众多企业的市场份额小、成本高、质量低、开发能力差,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差,这个产业恐怕难以成为支柱产业。至于产业技术政策,需要国家宏观把握,但如果产业布局、结构、组织合理,技术进步应该是产业界、企业界的自主行为。我国工业发展中由于缺乏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政策的相互支撑与配合,资源配置严重分散,全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严重,工业摊子越铺越大,增长粗放,效益低下。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工业效益低,反哺农业能力弱;另一方面,这种地毯式的工业扩张也在争夺有限的农业资源,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已经到了实施综合的工业产业政策,推动工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时候了。对乡镇工业也应大体按照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政策去规划,使我国农村工业化走一条集约增长之路。因此,我国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不仅不会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因为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效益提高,对农业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与保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www.daowen.com)

第三,走分层级、分阶段发展精准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从转变对精准农业的认识、理解和接受开始;从技术的引进开始,吸收消化到自主研发;从国家的专项资助、扶持到引导和规范;从试点地区的试验、示范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分阶段、分时限、分层级来实现。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精准农业将稳步地在全国成为现实。中国发展精准农业必定是一个渐进过程,应分阶段循序进行。第一阶段为引进、试验、示范阶段。从根本上讲,首先是引进精准农业的概念,对精准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制定近、中、远期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实际,引进必要的技术和装备,建立试验示范区,探索精准农业规律和技术,摸索经验。第二阶段将试验示范工作扩展到大型国营农场和小型农户,即抓一大一小,大小并举。在抓小上特别要注重在小型农户中实施精准农业的概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规律和积累经验。第三阶段在多点试验示范和重点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精准农业模式”,并在部分地区形成实用化和产业化。在分阶段发展的次序中,还要选准适合国情的精准农业项目,更多地开展节水、节肥、控制杂草与病虫害的节约农药措施的试验研究,以积累经验,为全面实施精准农业提供科学基础。

最近几年我们要抓好一些基础建设,即建立覆盖全国的农田监测网络,加快农业信息库的信息收集和网络的建设,建立高效的农业专家咨询和决策系统,加强生物育种、生物化肥、生物农药的研制开发,加强精准农业的宣传,人才的培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为精准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