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层次分明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可以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因此,为了描述与评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与发展状况,本书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即不同层次上有着不同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政府决策者在不同层次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控。另外,指标体系的设置力求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子系统,并将它们联系起来,力求体系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能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系统发展的状态。同时尽量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性,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2.以一定的理论观点做指导的原则。一些学者在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仅用环境保护指标、生态建设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其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笔者认为这种指导思想不够科学、全面。本书本着“可持续发展是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并将资源的永续利用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指导思想,用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科技、农业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来全面评估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3.指标间相互关联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因此,本书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力求指标之间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评估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经济、社会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力求持续体系能综合全面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便于进行预测和管理。
4.可操作性原则。由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且因素多而复杂,因此,本书在设置指标时严格注意可操作性、科学性,既保证全面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内涵,又要利于推广,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规范标准。但许多方面的指标在实际中数据难以收集,参数难以确定,计算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指标尽可能少而精,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在实际分析中易于计算应用和评价分析。(www.daowen.com)
5.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科学合理,反映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与互动机制。各个指标的筛选要根据指标的涵义、选取的意义、依据以及指标数据的可得性进行综合评价。另外,对于指标的测算方法、统计计算规范、对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均要做到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这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才能彰显科学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6.可比性原则。本书运用的指标是各区域的共有指标,特有的指标不予采用;另外,选用指标的口径严格保持一致,以保证区域间的合理对比和历史对比。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各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采用国际上或国内通用的名称、概念和计算方法,做到与国际或国内指定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可比性;并且在时期跨度上要与历史资料、统计口径上保持一定的统一性和可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