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思想。而“可持续发展论”则是人们在对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两重性的思考与借鉴既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人类社会新的发展理论思潮。二战结束后,自由市场经济已被现代市场经济取代,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一系列的严峻问题,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物种灭绝加快、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消失等,给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由于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福利的最基本活动,也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性与依赖性最大的经济部门。因此,在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发展进程中,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农业”的问题更为重视。1988年FAO理事会对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查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要,这种持续发展能够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基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要在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可持续农业思潮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热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发计划署、环境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际性农业研究机构都以可持续农业作为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一些国家的政府或议会还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措施与决议。其中,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发展与环境”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宣言则是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一贯重视并大力推进全球环境与发展事业,把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政府总理曾亲自率团参加第二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包括《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等许多国际公约。1993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学术交流讨论会”,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发展白皮书》,将农村与农业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之一。(www.daowen.com)
如前所述,我国农业存在着三个不可逆转条件和五大方面的突出矛盾,实行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关键的应该是实行集约持续农业,将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放在首位,坚持高效增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与区域化布局,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全面小康与富裕化,并在保护资源环境基础上,强调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相结合,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抗逆能力,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