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现代化:我国发展必走之路

农业现代化:我国发展必走之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认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在贯彻执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为我们下一步确立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指明了方向。这既体现了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阐述,又兼顾了我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社会现代化要求持续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我国发展必走之路

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关于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给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和理解,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明确界定却少有问津。2000年,柯炳生教授理解的农业现代化有三大总目标:农业生产目标、农村收入目标和农村环境。2007年,他进一步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1)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2)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3)促进农民收入增加;(4)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这几大目标比较切合现代农业的本质特征,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笔者认为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阐述还不够深入具体,有待进一步的系统梳理和完善。

本书认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在贯彻执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为我们下一步确立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指明了方向。无论是以追求环境和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还是以高效低耗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具有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目标特点,我国也不应例外。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农业经济现代化。这既体现了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阐述,又兼顾了我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首先是人与生态的可持续,然后才是经济的可持续问题。下文以此为序详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总目标: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现代化。

(1)农业社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社会经济,进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农业社会现代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落脚点。农业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并且促进物质装备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产出效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农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社会现代化要求持续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和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它主要指农村治理科学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基础设施完善化、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优良化、教育文化活动丰富化、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化等。因为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既是实现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具体环境条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实际效果,所以农业社会现代化水平主要表现为城镇化、生活消费、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收入、医疗、文化生活、信息化等农民生活质量水平两个方面。

(2)农业生态现代化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用现代化手段保护农业资源环境,要始终把环境保护摆在第一位,在注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从而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农业生态现代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保障。农业生态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村社会健康良性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业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现代化要求永续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并良好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归根结底是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它主要指维护可再生资源的质量,保持和改善其生产能力(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非再生资源、减少浪费、防止环境污染(尤其是水资源)等。农业生态现代化水平主要表现为森林覆盖、农业受灾、治碱、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等生态环境质量水平,以及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废弃物利用等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两个方面。

(3)农业经济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必须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现代化建设也不例外。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问题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发展。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它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前提。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能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支持。(www.daowen.com)

农业经济现代化要求农业生产率稳定、持续地提高,产出持续增长,不断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确保粮食安全并维护食品安全,归根结底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现代化水平主要表现为机械水利化学、土地等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科技人员投入、科技成果推广普及、劳动力受教育等科学技术水平,土地产出、劳动产出、资金产出等产出效率水平,以及商品化、产业化、加工、服务、劳动力就业结构等经营管理水平四个方面。

因此,把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农业经济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总目标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农业社会现代化目标为根本,以农业生态现代化目标为保障,以农业经济现代化目标为关键,这既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过四种与农业有关的发展思潮,即农业现代化、绿色革命、自然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由于19世纪工业革命的完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准备了条件,农业现代化思潮又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即率先实现了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节劳型的农业现代化。其主要内容是以现代化工业装备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农业、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农业、用开放式的商品经济替代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经济。其后,日本和欧洲大陆一些发达国家均相继实现了节地型和节劳节地双向型的农业现代化,到20世纪60年代,占世界耕地面积40%、人口24%的经济发达国家均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20世纪,农业的稳步进步与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从20世纪初开始到80年代中期,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谷物增长2.3倍,农业产值增加了2.4倍,全球农产品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在2%左右,直到20世纪末基本保持不变,而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更呈现出平稳发展势头。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化是“世界上已有50多亿人告别了农产品短缺”,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我国已基本上解决了农产品短缺问题。据有关方面预测:未来30年里,世界农产品产量仍将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而人口的增长率不到1%,如果没有意外大事发生,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也不会改变。

当前,由于发达国家均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据世纪银行统计,全球除日本、英国、挪威和意大利外,发达国家均为农产品净出口国。虽然他们的农产品生产过剩,但并未削弱对农业的重视与支持,而是继续加强自己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将发展农业重点转向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持和促进农业增长,维持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后现代化仍然是这些国家的坚定目标。

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是受到农业现代化思潮的影响而衍生的一种行动。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杂交稻、矮秆小麦和矮秆水稻等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力多、经济弱、规模小,强调的重点是投资少、见效快的化肥农药与作物新品种,形成了种子、化肥、农药和灌溉同步上的格局,并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整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快于发达国家。中国与印度两个发展中的大国更被认定是绿色革命中的典范。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自然农业、可持续农业思潮相继兴起,绿色革命思潮曾一度沉寂下来,直到1996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绿色革命被重新提了出来,将“新的绿色革命”放在突出地位,重新肯定了新品种、化肥、农药和灌溉在农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特别强调化肥与灌溉是“新的绿色革命的重要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的绿色革命”的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绿色革命的四大技术手段(新品种、化肥、农药与灌溉)必须与社会的环境相适应,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并增加投入;二是将绿色革命的各项技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农业具有极大的地域性与差异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业的思路、目标、内容、技术体系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已将发展重点放在环境上,而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将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已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与改善。但是,中国农业存在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需求升级三个不可逆转条件,以及微观生产决策与需求结构变化、环境资源破坏与农业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与增加土地投资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支持需求与国家支持能力,以及粮食自给率降低与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等五大突出矛盾。目前,中国学者的主流观点是农村发展“四步走战略”,即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区域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其特点是依靠农民、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全社会的基本小康目标并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为此,在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同时,要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持续性、经济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协同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总方向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主要内容是农业物质装备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以及资源利用保护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