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对减少农民数量、富裕农民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发展劳务经济能够很好地利用城乡差别,发挥城市的“大聚集效应”和“大扩散效应”。城市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的聚集地,农民进城打工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先进生产力的过程,是接受文明生活影响与熏陶的过程。经过几年城市打工生活磨炼后的农民,不仅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还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文明程度也大幅提高。他们多数在城市留了下来,转为市民,回乡的也大都成了发展特色种养业、创办企业的领头人,激活和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各类经济大户和农村基层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发展和振兴劳务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选择,对于人口众多的湖南省来说,更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
湖南省应以基本达到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为目标,将农村各类经济大户作为中等收入阶层来分期分批地扶持,目前已扶持发展了一大批农村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和服务大户,有力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步伐。近年来,湖南在各乡镇重点实施“双三千”工程,即每年新增加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不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各类专业经济大户3000户,新带动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的各类经济大户3000户,逐年增加过渡户数,分期分批地培植、发展、壮大成符合小康标准的各类规模经济大户。在工作措施上,主要是从每户农民承包的土地中调出一亩“致富田”,由乡村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销全程社会化服务,实施集约化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在培植一大批养殖大户、加工大户、流通大户和服务大户的同时,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土地流转,着力推进规模种植业大户的形成,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水平,促进全省农民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2.加强对农业人力资源的引导作用
农业人力资源规划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在一定时期内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满足劳动力供求的基本平衡,也要研究下一阶段人力资源的发展情况,加强对人力资源变化的监测分析,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二是要做好重点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的有机结合。继续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管理服务工作,同时从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整体角度来推动人力资源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包括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等的规范管理工作。三是要做好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坚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着力构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断提高地区就业率。更加重视无形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完善网上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推动有形市场建设,为人力资源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四是要做好满足市场需求和培训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推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同时加快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向高层次培训推进,不断满足产业转型提升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五是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和人才资源相关需求服务的有机结合。人力资源服务和人才资源相关需求服务都很重要,建立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包括要继续强化政策保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劳动力特别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等,真正为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要创立人力资源供需联动机制。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体现的就是区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发展计划部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省市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做好供需信息的对接。应创立定期的连席会议或信息共享机制。政府部门从宏观上根据省内经济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政策对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基础产业等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进行统计预测,这一结果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调整教育层次结构、专业结构的重要参考依据。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应把有关就业状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行业人才的短缺与过剩情况传递给教育主管部门,有助于教育部门根据当前的和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整人才培养的计划及层次结构。教育部门则要根据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以及人才需求状况,根据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合理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3.引进农业高层次人才(www.daowen.com)
牢固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上下大功夫,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合本地发展的数量多、素质高、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一,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改革传统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面向社会,打破身份、部门行业和地域限制,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形成功能齐全、措施配套、行为规范、服务周到、快捷高效、运行灵活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渠道作用。国有企业要加快建立能上能下、人员能出能进、企业用人自主、个人择业自由、充满微型机和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管理人员职员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同时,通过科研机构改革,鼓励和引导高级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自办科研实体,不断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库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实际,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一是大力发展科教事业。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并加强与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横向联合,通过联合办学、专家讲学、举办各类研讨班、进修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素质。二是建立外部培训基地。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通过到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及经济发达地区进修或考察、锻炼等方式,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三是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敢于把他们推向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让其充分施展才华,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尽快脱颖而出。
第三,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一是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通过人才分流、下乡服务、兴办实体等措施,加大科技兴农、智力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要围绕工业结构调整,以支柱产业的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企业科研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是要围绕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加快培养计算机应用、新材料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四是要加快人才培养层次结构调整,加大适应本地社会发展急需的城市建设、文化艺术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积极支持和鼓励这些人才参加高层次的进修教育,促进知识更新。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使用、配置人才时强调“专业对口、行业对路”,切实解决人才用非所学和积压浪费等问题。
第四,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加快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对科技成果的奖励措施,提高知识和智力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其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成果向企业出资入股的,作价金额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据情而定;对于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按一定比例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对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各部门要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度具体落实措施,使“按智分配”逐步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补充,从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
第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立足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在人才引进的力度、广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对高级专门人才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收益分配、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增强本地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本地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人为本,不能一概求全,对在某些方面确有特殊困难旳优秀人才,要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时适当倾斜,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努力营造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