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掘农村人群的社会生产力,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加强对农村社会经济的高效和优化发展。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科学技术培训、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素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目标,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础和原则性因素。
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1)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包括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过程中,就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我国过去的农业主要是靠物质资源的不断投入来促进产量的提高,这种农业发展方式投入产出比低、资源消耗大、效益也不高,特别是在我国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其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农业发展必须超越这种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其特征是通过利用科技化、专业化、精细化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的产出、品质和附加值,提高我国农业的产出效益。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物质资本是资本,人力资本也是资本,还是更重要的资本,是其他各类资本的灵魂,是所有资本的资本,人力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转化成人力资本。因此,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接受教育程度,使农民主动地吸收先进的思想,适应多变化的市场和技术,并及时地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从而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而在我国,无论是农民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严重影响和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能不能通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我国农民素质就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需要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适应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导生产就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合同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为载体,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运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都需要大量有技术、懂经营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将成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人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化、科技化的农业只有具有一定科技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劳动力才能担当此任务。
(3)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基础
关系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的就业难、收入难主要是由于农民的素质较低,所受的教育年限短,以及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正因为如此,必须把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放在首要位置,用来帮助解决我国农民增收难和就业难的问题。
①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47%下降到2010年的26%,一些地方还在呈继续下降的趋势,而且农村的增长速度也低于城市,也就是说8亿农民的消费低于总消费额的47.8%。目前我国农村由于经济上的落后和贫困,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一般都没经过农业及相关的技术培训,缺乏基本的现代农业技能,缺乏获取知识、交流知识的能力,很多人任凭体力支出与陈旧的经验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教育与经济的双向贫困,这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承受困难甚至还陷于贫困的根本原因。(www.daowen.com)
②就业高低也直接与文化程度和劳动技术相关。现在农民就业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里从事常规农业生产。由于人均耕地有限,再加上生产的季节性和靠天吃饭的现状,每个劳动力在责任田里的工作时间约80个工作日左右,一年中只有1/3的时间是在忙碌,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出来的,这种方式就业很不充分。只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促进农民对知识、技术的吸收、掌握和传播,才能实现在有限的耕地上精耕细作。二是在农村中的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务工。这在以前还是农民离土不离乡、实现充分就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所吸收的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也就随之在逐渐减弱,而同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却在不断地向高处进发,只有懂技术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和会管理与经营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这里顺利就业。三是到城市打工就业。但农民向城市迁移是有很多条件的,其中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根据国家劳动部培训就业司的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民,转移的比例明显不同。即使是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民,也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争取到好的就业岗位,获得更多的报酬,并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上向城市市民转化,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市民。这就需要通过许多种方式以及更多的途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最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客观条件
(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农村要向城市化发展就需要把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率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这也是达到农业的现代化的最好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农村生活向城镇生活的升级转化过程,就是城镇化。这种转化是减少农业人口的有效手段,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村人力资源对城镇化的作用显现在:①城镇化既是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产业结构演进、生产布局更加合理、经济发展形成新的格局的过程,城镇化离不开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有赖于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②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是支撑城镇经济的重要基础。城镇化需要生产要素的聚集,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可以使生产诸要素得到最大的收益。城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都必然向其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支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它对加快城镇化进程及城镇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也指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
(2)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工业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为之努力奋斗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是艰难漫长的过程,为此我们在不懈地努力。但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实行了偏重工业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影响使目前中国出现了两种发展结果,一是城市工业发展速度快;二是农村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才能加快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必须从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高,注重生产效益。农村人力资源对城镇化作用表现在:首先,有利于科技的投入、有利于对设备进行技术改进。近年来,一些比较大规模的乡镇企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科技投入。
首先要强调以人为本为中心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就是说在当前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注重乡镇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和乡镇企业市场化经营的最基本条件。我国乡镇企业现今必须努力培养或聘请一大批有技术、精通业务技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此,乡镇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用人机制,以新的用人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还有,乡镇企业家与精英人才之间不仅是雇佣、被雇佣的关系,更是平等出资出智的资本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此外,授权是乡镇企业有效留住人才的关键举措。因为优秀人才晋升到一定程度上的企业管理岗位时,他们就会对权力产生欲望,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权欲”,授予相应的权利成为一个关键的砝码。乡镇企业还要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这也是一项极为重要工作。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提升,让他们有感觉到自己发展的奔头,从而更加忠诚于乡镇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使我国农村早日实现工业化,最终才能彻彻底底地改变现今农村面貌,发展现代化新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