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早期农业工业化走的是一条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资源过度消耗的传统道路,这给湖南农业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21世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决不能再走这样的弯路。为此,我们要充分考虑湖南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的特点,不断提高农业工业化的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环境良好型的农业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工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1.改变传统发展战略:变资源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
湖南资源丰富,因而大部分农业工业基本上是围绕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较典型的资源导向型战略。以应用性开发为主的自然资源导向式是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经验证明它已不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消耗。由于长期开发,农业自然资源已逐渐枯竭,加上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必然会使区域的产业分布和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世界范围看,出现了所谓的“夕阳地带”和“夕阳产业”,也就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湖南的情况亦然,除了少数地区之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湖南带来经济繁荣,此现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加明显。相反,许多地区随着资源的开采,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因此,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资源导向型战略。
市场导向型战略是指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政府只起引导作用,重新调整产业开发方向,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市场导向形有多种形式,在这里主要是指开发市场化,就是在重点能源、原材料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国际招标、方案竞争,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监管,保证资源开发的水平和质量,从而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它要求资源开发按市场需求变化作出调整,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收缩战线,重点突破,积极实施对传统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
这种战略的转变,既是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也是化解湖南经济发展内在矛盾的要求。它不仅有助于缓解资源压力,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通过市场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2.强化农业工业化的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兼顾
从劳动力流动或就业结构变化的角度上说,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工业不断吸收传统农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的过程。虽然湖南新型工业化要求科技含量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反,由于湖南传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未能在吸收农业劳动力方面做出应有贡献,因此目前湖南农业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试图去弥补过去片面工业化在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不足,因此要更加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应降低资本密集程度较高的机械工业的比重,积极扶持可以更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因此,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理所当然要加强,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一,要增加技术改进、技术改造以及知识创新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力度,少铺摊子,以减少对农用耕地的占用,控制对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第二,要协调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企业规模或者组建企业团队。改变过去农业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布局,克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产业结构趋同及产品结构趋同的状况。
湖南农业工业化是在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松动的空隙中发展起来的。当这些企业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才发现它们的布局是极其分散的。农业企业布局的分散性具有诸多缺点,这对于农业工业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调整非农化战略,走相对集中的城镇化道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非农产业区的位集中。加快小城镇建设,组建乡村工业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小城镇一头连结大中城市,一头连结广大农村,成为一个地区的市场中心,因而也就成为协调乡镇工业和农业的中心。非农产业越是集中,其市场的集聚效应越强,对周围的辐射能力也就越强。第二,乡镇工业企业集中,便于集中处理“三废”和“三废”的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第三,可节省大批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四,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第五,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手中集中,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理顺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www.daowen.com)
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农业工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
面对湖南农业工业化所受到的资源瓶颈制约和脆弱的环境制约,湖南必须走出一条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路子。为此,就需要做到:一是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开发风能、太阳能、沼气、地热等清洁性能源,使湖南在增加能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通过环保的产业化、市场化,促使环保产业的良性循环。这有助于湖南形成农业工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5.延续劳动力优势:变农业劳动力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
劳动力多且成本低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优势将逐渐丧失。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将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农业工业化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也能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农业工业转移的速度,增强农业的可持续性。首先要发展基础教育和科普教育。在广大农村充实师资力量,普及中、小学教育,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长远之计。其次要加大对农业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技术夜校、短训班、电视教学等,开展短期职业培训,使农民掌握必要的基本职业技能,以适应就业工作的需要。再次要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轮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是提高整个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层干部除了结合多种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外,还要由各级有关部门对他们分期分批地组织集中轮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最后应广开转移渠道,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引导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与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运行;强化信息工作,搞好信息网络建设;狠抓就业服务,完善就业体系。
【注释】
[1]根据197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公报》整理所得。
[3]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信息统计处:《1998年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9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