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湖南的现实情况看,在湖南目前农业比较效益比较低下、城市下岗职工大量存在的前提下,农业工业化应是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结构的较大变化中,农业非农产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工业化启动以后,广大农民的收入迅速增加,农民的收入构成也有很大变化。

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过程,以农业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带来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1.对农业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

农业经济总量的增长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前提,它包括产值和速度两方面的增加,农业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带来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湖南自1978年农业工业化启动以来,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发展速度一直都呈良好的增长势头,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农业工业的贡献。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证实。1978—2013年湖南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01%,其中农村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9.06%[1]。这就是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有接近2/3的百分点是来自农业工业的贡献。不但如此,农业工业对农业其他建设也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2.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湖南人口众多,耕地相对稀缺,农业劳动力过剩现象一直存在。特别是由于城市工业发展所出现的产业速变性,首先得到发展的不是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的轻工业,而是吸纳能力较弱的重工业。这样,农业在向工业及城市经济贡献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却没有机会以相适应的规模向工业及其他城市产业贡献出必须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不但农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工业及其他城市产业也因得不到农业的支持与贡献而难以正常发展,甚至还将危害农村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快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目前湖南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转移,即向纯农业内部转移;二是非农化产业转移,即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三是非农化空间转移,即走农村城镇化道路。从湖南的现实情况看,在湖南目前农业比较效益比较低下、城市下岗职工大量存在的前提下,农业工业化应是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因为农业工业化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可以吸纳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不但为农业工业本身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也为农业现代化减轻了压力,从而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对农业产业竞争力提高的作用

农业工业化对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工业化,对农业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具有不同的作用。从宏观结构看,由于农业工业发展既带来了对农产品原料的直接需求,又通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对农产品的间接需求,故它会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形成的食物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多样化和生产结构从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的转移;农业工业对农产品的原料需求会促进种植业结构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移等。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结构的较大变化中,农业非农产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再从微观结构看,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专业化、商品化农户的产生。在分散经营的条件下,湖南兼业农户的比例较高,兼业农户会导致农业和非农业生产在劳动用工上的矛盾,因而会使农业生产趋向于单一化和副业化,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数是比较省工和管理粗放的产品,同时还会降低农产品的商品率。农业工业化可以使农业土地相对集中生产,农民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为提高生产率,其生产会趋于专业化、商品化。沿海发达地区的研究表明,因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户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专业化和商品化农户的发展则农业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4.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

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总是有限的,农民如果局限于农业收入,很难实现富裕的目标,只有在搞好农业的前提下发展农业工业,才能使自己的收入得到稳定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业工业化启动以后,广大农民的收入迅速增加,农民的收入构成也有很大变化。特别是农业工业化发展较顺利的地区,农村非农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些社区农民收入的70%以上来自于农业工业。近年来农民收入还能保持缓慢增长,主要依赖于非农收入的增长,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收入在农民收入增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13年,湖南省农民务工得到的人均收入为2438.2元;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2351.5元,两项合计占纯收入增量的58.3%[2]

因此,要使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尽快提升,必须加快农业工业化进程。

5.对农业技术创新力增强的作用

农业工业化对农业技术创新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助于解决农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金问题。二是有助于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直接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农用生产资料工业和其他支农工业也将发展起来,其中的农机修造工业将为农业提供数量多、品种多、质量好的且适用于农业的农业机械,农用化学工业将向农业提供更多质高价廉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薄膜和其他农用化学工业品等等。(www.daowen.com)

以上农业工业化的作用均是通过其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农业工业化的作用机制可通过图4-3来说明:

图4-3 农业工业化的作用机制图

1.拉力机制

近年来,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之所以还能保持缓慢增长,农业工业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过程,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以农业工业为主体的农业各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从而带来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引力机制

农业工业化的引力机制主要指的是对农业劳动力的吸引作用。农业工业化通过大量适中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引力机制是相对于城镇斥力而言的,城镇斥力主要是指随着城镇人口的日益增多,城镇对迁入农业人口的排斥作用,包括自发性斥力和强制性斥力。自发性斥力是指城镇由于自身容量有限,在其负载人口超过一定限度时,对进入人口产生的排斥作用。城镇由于自身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毕竟有限,加上近几年城镇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也存在着一定数量失业人口或大量“隐性失业人口”。农业居民的迁入,使原有城镇人口就业机会相应减少,加剧了城镇人口的就业压力。强制性斥力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证重点行业的发展和区域平衡发展,对人口流动设置的障碍。一般表现为一种强制性的政策或制度,一般来说,强制性斥力作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直到现在许多地方户籍管理制度仍是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因素。因此,农业工业化凭借其企业规模小和劳动密集度高两个显著特征,对庞大的农业劳动力队伍产生了强烈的吸引作用。

3.动力机制

农业工业化自身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湖南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产业结构变迁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农业中二、三产业的发展过程并不完全依赖当地第一产业的发展;另一种情况则是农业中二、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当地第一产业的深化而发展起来。如围绕着种植或养殖某种农产品而发展起来的该农产品的加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等。从目前的情况看,以第一种方式发展当前广大农村的二、三产业是非常困难的。湖南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只可能走第二种发展方式的路子,而第二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工业化道路。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业工业化自身不断地走向高级化,从而使其在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在此主要指农业技术扩散。湖南农业技术滞后现象一直存在。这种现象的改变有待于在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但其前提是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这仅靠农业本身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待于整个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农业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支持。因此,农业工业化对农业的技术扩散机制十分重要。事实上,农业工业化的发展有助于农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为了发展农业工业,必须改变农业人力资源素质较差的状况,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教育。由于农业教育是面向所有农民的,所以,凡是以此为前提提高农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措施都适用于农业,从而有助于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