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理解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理解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发展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逐渐尖锐,这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逐渐成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以上述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为前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发展又持续,两方面必须兼得,缺一不可。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理解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篇中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明人与自然虽可分,然而两者根本则是一体的,这是我国古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原始、比较朴素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发展的无限性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逐渐尖锐,这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逐渐成熟。自从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可持续发展农业”以来,人们对可持续农业的提法很多,国内外有十多种不同的提法,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农业是在不破坏或甚至提高农业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的同时,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农业系统。发达国家根据其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可持续农业在战略上应强调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农业成为一种无污染产业;美国农业合作推广系统认为:可持续农业是一种经营战略的体现结果,它帮助生产者选择品种,确定土壤肥力对策、种植制度、耕作方式、轮作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其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保证生产与盈利的可持续发展。199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食品、农业保护和贸易法案重新对可持续农业定义为: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动植物综合生产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能满足人类对食物纤维的需要,提高和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最充分地利用非再生资源和农场劳动力,在适当的情况下综合利用自然生态周期和控制手段,保持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力,提高农民和全社会性的生活质量。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的丹波召开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发表的“丹波宣言”提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能被广泛接受的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即采取某种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的人对农产品的需求。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林和渔业),能够维护土地、水资源、动植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这种发展在技术上是适当的,在经济上是能够持续下去的,并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此,人们改变农业技术选择的标准,由单纯的经济效益转变为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综合标准。

通过以往不同学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看出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方面。保证这四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保证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可持续农业的整体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以上述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为前提。结合前人的观点,本书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可持续性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既是生产力,又是消费者,必须使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发展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生存空间以及人口自身发展相协调,使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民生活得到保障,做到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

2.农业经济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各农业生产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保证自我维持、自我发展。除人为政策因素影响外,关键取决于农业经济系统自身效益的好坏和内部结构的合理程度,同时也表现为农业生产愈来愈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资源和生产要素。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3.社会可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是指保证农业生产、经济、生态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农村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如人口数量的合理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城乡二元结构的差距缩小等,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www.daowen.com)

4.资源可持续性

资源可持续性是指农业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状况的可持续性利用。在对资源总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同时,必须注意内涵扩大再生产、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和承载力、集约经营、大力研究和利用替代资源、保护资源对环境的调节能力,诸如保证土地总量的稳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保护、较强的抗灾能力等。

5.环境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指农业生产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状况既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同时也是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所需要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如保持良好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可获取无毒安全的农产品等。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决不能也不应该超越现实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的可持续性就是要谋求通过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在协调发展中维持新的平衡。

6.农业技术可持续性

农业技术可持续性是指农业各个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各项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配套,以及农业技术各环节(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农业技术有机组合,实现优化投资配置。农业科技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一方面,是及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的最有力手段;另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保证。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领先领域,是指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自身繁衍生存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食物生产和食物安全保障、改变农村落后状态、增加社会公平、促进农村经济运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以满足当代和后代需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既发展又持续,两方面必须兼得,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