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从很大程度上讲,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只有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农业,寻求不断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的最佳模式,才能逐步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生态农业”的试点,并提出相应理论,开始触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抓农业生产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指出:“过去我们狠抓粮食生产是对的,但是忽视和损害了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渔业,没有注意保持生态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提出“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积极地逐步地改变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求垦荒不准破坏森林、草原和水利设施;要认真解决污染问题,防止对水源、大气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的损害”。1980年9月,党中央在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指出:“人口增长过快,不但为就业增加困难,还会使能源、水源、森林等自然资源消耗过大,加重环境污染,使生产条件和人民生活环境变得很坏,很难改善。”1983年1月,党中央在“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必须注意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这三大前提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道路。”1992年9月,国务院做出了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质)、高效农业(简称“三高”农业)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农业的战略选择,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994年,我国政府批准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同年10月,“国际可持续农业协会”中国中心在中国农业大学成立。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做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1997年1月18日,中国可持续农业学会成立,隶属中国农学会。1998年1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点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的具体措施,可以说进入了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兴起,近几年国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然而,如同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本身的研究一样,国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从实践方面来看,国内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进展也相当有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业的基本面貌并不是有所改善,而是有所恶化,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也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而并没有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显然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在一方面世界农业蓬勃发展的工业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农产品相对过剩,把目光转向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世界农业又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多种危机挑战,替代农业的尝试又不够理想的双重背景下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