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随着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及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国际上也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模式,并引发了全球农业可持续性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人口、资源、粮食和能源危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对高投入的常规农业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先后提出了低投入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超石油农业和超工业化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模式,试图通过少用或不用石油和化学品,而直接利用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来获取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但这些发展模式又因单纯强调生态因素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所以很难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因此,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农业发展模式,更加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正式提出来的。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了“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之后,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87年7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等组织在挪威奥斯陆汇集,提出“2000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了首次“持续农业系统会议”,成立了“国际农业可持续协会”(1994年10月在北京农业大学成立了该协会的中国中心);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1989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5届大会通过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活动的第339号文件;1990年又在印度召开了持续农业会议并成立了持续农业国际联盟。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个国家元首到会,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由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可持续的发展的一个里程碑。(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