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详解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详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FAO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这一新的发展观点把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三是更加重视科技及应用研究,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食品安全保障、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问题。

1.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演变及趋势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在发展与完善的学科,是介于哲学决策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和管理等学科理论范畴的学术思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正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重要概念。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制订的可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一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足够的农产品来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要。”FAO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正式形成。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共同组织了“农业与环境”的国际会议,此次会议制订了“关于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丹波行动议程”,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的概念。该议程明确提出,可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应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接受的。该议程有利于各国从本国国情出发,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发展与环境”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宣言,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观点把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进行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试点工作,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1996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的技术和要点,并以“绿色革命的教训,迈向新的绿色革命”为题,凸现了“新的技术革命”。

与专业组织的定义相对应,学者们也从各自研究领域给出了多个定义。有的学者提出了农业可持续的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满足食物充足的可持续性,它寻求利益范围内的最大食物产量;第二种观点是管理上的可持续性,它是按照控制环境损害来定义的;第三种观点是社会可持续性,它按照保持或重建生态经济和社会可行的农村系统来定义。对于农业可持续性,还有三重目标定义,即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目标是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是指农业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所影响的生态环境的良好维持。在资源方面,包括土壤肥力的稳定或提高、耕地总量的稳定或动态平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所需石化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有的专家认为,农业可持续性是在给定土地上作物产量随着时间而产生的一种非负的增长趋势。同时,农业可持续还被认为是农业系统的一种满足人类需求的能力:保持和改善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文化相连,将农民作为生产者和自然资源的管理者的角色结合起来。事实上,可持续性是一种测度农场或耕作系统长期健康的一种方法。农业可持续性还可以描述为不仅仅是考虑的因素,而应作为生产的中心组织原则。它不仅指农民生产作物的方式,而且也考虑到动物、植物、水土资源的利用。

还有的学者把农业的持续性归纳为六个方面,即:(1)环境重要性,反映农业的生物和自然限制。(2)持续产量,指可不断维持的产出水平。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演变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在发展与完善的学科,是介于哲学、决策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和管理等学科理论范畴的学术思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二是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即系统自身的恢复能力。(3)承载能力,指可长期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4)生产单位可获利性,即农业生产者维持再生产的能力。(5)农产品的确保供给,主要是食物相对于需求的充分供给。(6)平等,关注于农产品的时空分配。另外,当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最终目标时,就必须来平衡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在农业领域,可持续性的目标通常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人类食物需求的满足、经济的可行性以及社会福利。显然,一个社区长期保持可持续农业活动的能力取决于目前的生产方式

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趋势,一是研究范围和学科领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重点是对农、林、牧、渔、加工等综合发展进行整合性和复合性研究。二是研究内容的多样化、交叉化和协调性趋势,重点是采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层次性和系统性研究。三是更加重视科技及应用研究,突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研究。四是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加强的趋势,并注重与农村综合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协调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食品安全保障、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问题。(www.daowen.com)

伴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逐步演化形成了五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潮,即生产乐观主义学派、环境悲观主义学派、拯救工业化世界学派、现代主义学派和可持续强化学派等。通过比较分析,当前这些较为流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潮,认为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不仅可持续维持较高的生产能力水平,而且还可以为后阶段农业提供广泛参与的发展机会,因而这一战略被发达国家视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近年来,农业经济学家又针对以往农业发展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认为成功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应该是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农业管理系统,形成从农户到政府不同层次的持续农业生产系统,以及排除一切对于农产品市场进行干预的政府行为,才有可能改善农业资源的分配效率、降低高额私人投资,从而诱发产量、收入和产品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并对可持续农业相关的四个重要领域——管理与私人投资、投资与非投资理论、农业政策以及农业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2.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源于西方国家,西方现代化农业存在能耗高、投入大,并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等弊病。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一直在探索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开始转入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来考虑经济发展问题。此时期,由于人口、经济的发展超过自然承受能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全球的气候变暖、天气干旱、土地沙漠化等,其后果危及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注重从追求农业增产转向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付诸实践。1980年3月,联合国向世界发出了“确保全球持续发展”的呼吁,1983年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年WECD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荷兰召开国际农业与环境会议,形成了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D)的《丹波宣言》,并提出了SARD的三大目标。《丹波宣言》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能够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丹波宣言》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三大战略目标:(1)吃饱和穿暖的温饱目标;(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致富目标;(3)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续良性循环目标。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潮认为:农业一直是人类生存和福利最根本的活动,也是对自然资源影响和依赖性最大的经济部门,任何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然而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亦不同。发达国家所寻求的是一条能控制生产过剩、减轻财政负担、节约利用资源和避免环境污染,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而发展中国家必须首先通过发展优先解决温饱和贫困问题,并在此前提下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因而所追求的是一种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持续农业。但他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是:维持农业系统的长久性生产能力的环境免遭破坏,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使投入具有最大效益,建立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持续农业经营体系,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农业生态效益不断增长的需要。

国外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许多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一些国家都开展了可持续发展指标研究工作,提出了各自的指标体系。按照指标浓缩信息的程度,指标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1)单个指标。侧重于对基本情况的描述,以指标的大型列表或菜单为特征,每个指标对数据和综合程度较低,故指标数量较多。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的指标体系有134个指标,目前引用较广泛。由于此类指标数目过多,在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与决策时存在一定困难。(2)专题指标。是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领域制定出相应的指标。目前,一些国家根据环境政策行为涉及的主要问题建立起较小型的专题指标系列,在每个专题中对有关信息作出一定程度的综合分析。典型代表有荷兰、北欧和加拿大等的指标体系。(3)系统化指标。系统化指标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研究框架中,对大量有关信息加以综合与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明确含义的指标。它对于信息的集合程度最高,类似于指数。但是,它并不是对低层次的同类指标进行简单加权得出的,而是根据目标,针对一个复杂系统,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