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协调经济圈城市之间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发挥。从“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可以看出(见表7.5),北京、天津、青岛、大连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增长极”。增长极产生之后,各个行为主体,尤其是企业在地理上的空间聚集,更加有利于其结成网络关系。就环渤海经济圈来看,该地区内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前几位的城市发展实力较强,但是周边地区的综合实力与它们的差距都较大,所以我国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要素的聚集与扩散
城市发展需要的要素资源主要有资金、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要素流向收益最大的地区,其聚集也是由于新增要素的边际收益在这些地区处于快速递增时期。区域在吸引要素集聚性方面的差距源于不同城市的区位、经济基础、政策、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差异。就环渤海经济圈而言,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排名前几位的城市具有有利的区位条件、健全的基础设施、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其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要素从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是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周边地区吸引要素需要创造并优化“软环境”,消除进入门槛,加快当地信息流动,同时,国家与当地政府也要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要素流入提供优惠条件。
第二,空间的聚集与扩散
城市空间结构实际上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在生产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位于不同区位的土地会获得不同的收益。有利的区位条件(如交通成本节约等)会带来聚集经济利益的存在,为厂商带来超额利润,为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效用。就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现状而言,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排名前四位的城市为北京、天津、青岛和大连,它们良好的区位条件吸引着各种要素在空间上聚集。但是由于土地的稀缺,空间的不断聚集会提高土地要素的价格,并且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这就是聚集不经济。这时需要经济活动从聚集走向分散,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一个核心及三个中心城市,在经济聚集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需要根据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扩散部分经济活动。但扩散的前提是,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并且可以方便的获得各种信息,降低信息成本,从而使得转入地区的预期收益超过原区位的初始收益,这样才会成为经济活动新的聚集点。
第三,产业的聚集与扩散
产业发展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形式,产业的聚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边际收益,同时,也是促进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环渤海经济圈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其中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枝独秀;天津是北方传统的工业中心,制造业发达,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河北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很高,工业以重工业发展为主;山东农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辽宁老工业基地亟需振兴。除了北京的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区域内其他省市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北京、天津、青岛和大连不仅要聚集相关产业来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在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向周边地区扩散;其他地区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发展自身产业,并吸引发达地区产业的转移。所以,产业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聚集与扩散,要在考虑区域整体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实现各个城市的产业聚集、升级与转移。
2.政府通过相关的鼓励政策可以推动创新。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引导作用是比较强的。各级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大,不仅有引导性的经济政策,也有强制性的经济政策。引导性的经济政策是统筹各方资源和条件,对有些产业采取扶持的政策,给予经济上的、政策上的优惠政策。而强制性的政策就是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各方的经济主体行为进行约束,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了风险。特别是在创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是比较大的,政府通过相关的鼓励措施可以对创新主体给予资金上的资助、政策上鼓励来带动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如鼓励创新合作、构建良好的信任环境、推动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的合作等)以鼓励和推动创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政府不仅应该在创新网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应该在创新网络的自组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圈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发展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合作与交流,以集成科技资源和人才实现科技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筛选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共同关注的战略必争高技术领域、需要合作解决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等为合作的契机,充分发挥政府间合作与民间互动两个积极性,采取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双赢的模式,推动创新机构的整合、合作、联盟等不同方式的对接,促进大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第二,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目的在于发展并维持高素质雇员的充足供给。为鼓励高质量知识的创造和扩散,教育系统的作用是政策制定者所必需考虑的部分(Chesbrough等,2006),高素质人才是创新资源和创新系统的“粘合剂”,为提供高素质人才,需要政府为各个阶段的教育——初级、中级、高等教育——提供高素质的教育体系,并注意教育资源的均衡利用。同时,政府要注重研究生教育,并构建学习型区域,为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员。另外,在教育政策中,还要注重创业教育,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创业精神,塑造较强的创新性。
第三,劳动力市场政策。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劳动力的合理流动。O'Doherty和Arnold(2003)认为当前许多创新发生在知识域的边界间,也就是发生在不同组织知识边界的交互处,因此,劳动力的跨边界充分流动对于强化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流动,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因素,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另外一个获得高素质劳动力的途径是通过知识移民来实现。开放式创新的发展不仅要求知识在经济圈内部流动,而且还鼓励知识的跨界流动。为此,政府要降低知识移民的门槛,增加高素质劳动力的引入,以充分利用他国知识资源实现开放式创新。
第四,竞争政策。此类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互动中获得创新所必需的知识、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诸如价格的确定、契约的签订以及协商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市场能够为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有效途径,只有当市场机制能够保证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时,开放式创新模式才有可能成功,因此,政府要确保竞争充分的市场的建立,为实现这一要求,政府需要强化市场机制的构建,限制卡特尔等垄断组织的形成,限制企业市场主导地位的滥用,以此推动有利于创新资源流动的竞争环境的形成。
第五,推动创新主体竞争的政策安排。这一政策的目的是确保创业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结构的合理化。此类政策往往能够带来根本性创新,是创造性破坏的重要产生源泉。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克服过度依赖大型企业创新的倾向,要通过创业支持,扶持和强化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通过创新竞争环境的形成,为经济带来更具动态性的创新氛围,从而增强经济圈内各类创新主体创新的能力与意愿。
第六,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通过外部融资促进创新的开展是创新模式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政府可通过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提供直接补贴、提供低息贷款和担保等为创新型经济圈内的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外部融资。
3.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注重经济圈内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而且要注重地区之间产业的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圈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地区之间有着较为严格的行政管理区划。特别是地方政府有着GDP论政绩的观念,就会致力于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产生。地区之间无法形成紧密的联系,就无法在信息和知识方面形成频繁的互动,不利于经济圈内创新的形成,所以创新无法成为推动经济圈内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www.daowen.com)
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要求我国经济圈内各个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具有较为紧密的互动和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经济圈内的核心城市成为“飞地”(Coraggio,1974)[10]。实践表明,“飞地”型增长极不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区域创新网络则能够以其“根植性”有效地克服“飞地”风险。将区域创新网络与增长极相结合,将凸显知识和技能特点的研发活动,这更加强调“增长极”的创新指向及其扩散作用,这一点正印合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拓展机制和辐射效应。
经济圈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求区域内各省、市、直辖市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各部门要协调发展。在区域的范围内,大学、研究机构、公司、政府机关是创新网络的主体,它们之间的互动在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是知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是正式规则的提供者、企业是新知识的主要接受方,知识交流使得创新成为可能,并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不仅经济圈内的各个地区之间要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而且地区内的各个创新主体要协调互动,推动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推动我国经济圈向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经济圈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成为它的主要推动力。本书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经济圈向创新型经济圈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地区两极分化问题、创新网络发展不完善问题,从而降低创新资源流动的成本,减小创新的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机率,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基础。从我国目前的制度体系来看,一系列推动我国创新型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它的构建任重而道远,而具体的政策制定及其政策效果的评估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注释】
[1]根据百度百科对各个城市群的划定,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和肇庆市;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东营、潍坊和日照市;辽中南城市群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和铁岭市;中原城市群包括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和济源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武汉、黄石、鄂州、黄冈、仙桃、潜江、孝感、咸宁、天门、随州、荆门、荆州、信阳、九江和岳阳市;海峡西岸城市群包括福州、厦门市、漳州、泉州、莆田和宁德市;川渝城市群包括重庆、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雅安和资阳市;关中城市群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商州、洛南、丹凤、柞水四个县区)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
[2]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本书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来计算
[3]全社会就业人数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员比率等于金融服务业、信息与通信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除以全社会就业总人数
[4]平均每日大气污染指数等于一年中每日大气污染指数总和除以当年总天数
[5]分级标准参考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我国十大城市群相关数据
[6]全社会就业人数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员比率等于金融服务业、信息与通信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就业人数除以全社会就业总人数
[7]分级标准参考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法国巴黎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我国十大城市群相关数据
[8]四大创新要素的平均值等于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2009-2013年测评结果的平均值
[9]四大创新要素的平均增速等于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2010年增速、2011年增速、2012年增速和2013年增速的平均值,其中如2010年增速=(2010年测评得分-2009年测评得分)/2009年测评得分
[10]Coraggio,J.L.Towards a Revision of the Growth Pole Theory.Viertel Jahres Berichte,1974(53):283~3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