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从创新研究的角度对国外经济圈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大都市经济圈都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创新的条件、氛围和机制都较为良好,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三大地区,但在创新的条件、创新的氛围、经济发展的基础、创新的机制等方面都与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经济圈有较大的差距,根据表7.1把国外的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从以上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国际性的大都市经济圈从其结构的角度来分析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全球性的大都市,这些大都市是所在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些城市的率先发展,带动了腹地或更广阔的地区发展,这些核心城市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圈的发展级别。所以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要充分重视对核心城市的发展,具体的,从量上和质上给予核心城市优势资源的配置,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调整,核心城市产业结构及其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区域的产业定位,对腹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经济圈内新知识的产生——交流——外溢——扩散促进了其产业化的过程,地区间新知识的聚集和扩散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新知识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的存在。区域中是否拥有高水平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以及能否充分发挥这些行为主体在参与组织间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保证区域创新网络组织间学习系统能否有效运转和学习层次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因子。
第四,经济圈内产业结构的整合,地区之间产业的融合是构建创新型经济圈的关键,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经济单元,同时也是创新网络中参与组织间学习的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以企业为核心的组织间学习是实现知识增值、提升网络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创新型经济圈的构建不仅要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的合作发展、而且要求地区间产业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充分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www.daowen.com)
第五,政策的合理引导。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导引,相关政府应以集成科技资源、人才,实现科技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筛选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共同关注的战略必争的高技术领域、需要合作解决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等为合作的契机,充分发挥政府间合作与民间互动两个积极性,采取以资本为纽带的双赢合作的模式,推动创新机构的整合、合作、联盟等不同方式的对接,促进大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第五,创新型经济圈的协调发展,不仅要求区域内各省、市、直辖市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各部门要协调发展。在区域的范围内,大学、研究机构、公司、政府机关是创新网络的主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大学是知识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是正式规则的提供者、企业是新知识的主要接受方,知识交流使得创新成为可能,并转化为经济效益。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会带来该区域内各主体间的协调发展,并且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区域的竞争实力。
第六,加强对区域内信任机制的建立。创新是创新型经济圈的目标,而且是它们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途径。创新的发展需要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圈内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新知识产生、得到扩散、创新得以产生,它的产业化得到实现,这个过程是创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相关主体的成员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这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活动的成本,而且还可以促进更多创新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