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对创新型经济圈创新网络的研究是从创新网络、知识交流、产业结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的,创新型经济圈的评价标准需要把经济圈的特点和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界定。对创新型经济圈的界定简单的归纳为以下几点:
1.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流动能力
这两个方面不仅需要考察经济圈内大学、科研院所的数量,还要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且,企业也是创新的主要来源,企业不仅能够进行自主研发,而且大学和科研院所也会与企业进行知识交流,企业则对创新产品进行生产和供应。在经济圈内,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城市之间知识的聚集和扩散,这就要考察地区内城市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这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指标,但是可以从其产业一体化程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差距对其进行分析。
2.制度创新
一般的,制度创新是指人们为了获取在现存制度结构内无法实现的潜在收益,寻求、设计并建构一种用以替代现存安排结构的新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改变既可以表示组织制度安排的改变,也可以表示社会制度安排的改变。制度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即实现旧制度安排的瓦解并建立起新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圈内,制度创新为地区内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与保证,可以减少技术创新的交易费用和成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构建创新型经济圈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内容。本书中,制度创新主要考察政府政策的灵活度和对创新的支持程度,这点可以从知识产权机制、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地方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来考察。
3.地区本身具有的优势
创新型经济圈的构建还要考察地区内本身具有的特质和优势,这包括地区共同的文化特质、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以及地区具有的特殊的区位条件和优势。
4.地区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www.daowen.com)
经济圈区别于一般区域的典型特征就是区域内地区之间具有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的较为紧密的联系,创新型经济圈创新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更加需要地区内和地区之间相关行为主体就信息、知识、资源等要素进行频繁的交流和互动,以此来推动创新,所以对于创新型经济圈的界定需要对其地区之间的互动程度和一体化的程度进行研究,它可以从产业的一体化程度和发展的程度及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做出一定程度的判断。
以上评价标准均包含了构建创新型经济圈的资源、行为主体、创新氛围、知识交流机制等要素,这些指标不仅能够考察经济圈本身的创新能力,也从整体结构上分析了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协调发展的程度。
对中国的创新型经济圈进行研究,需要对国内外经济圈发展的现状进行对比,再做出相关的分析和总结。表7.1是对国内外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圈发展现状的总结。2009年6月16日,韩国《东亚日报》16日公布了一项国家竞争力排名调查,调查由《东亚日报》、韩国未来战略研究所和“摩立特集团”共同进行。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创立的“摩立特集团”在全球拥有29个事务所,被认为在国家竞争力评估领域具有很高权威。以往此类调查都是以国家或单一城市为单位进行,这次调查首次以经济圈为单位,对20个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经济圈进行排名。依据排名,对前13位的四个经济圈就发展现状、优势资源、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引导作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7.1)。
表7.1 国外创新型经济圈发展状况分析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