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型经济圈网络形成的条件分析

创新型经济圈网络形成的条件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型经济圈创新网络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也是创新网络形成的前提条件。根据创新型经济圈的内涵以及创新网络的一般特点,可以对创新型经济圈形成的条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圈的文化。区域内相似的文化氛围促使创新主体形成较为相似的管理风格和运行模式,有利于形成经济圈内创新主体的共识和默契,促进了知识的扩散、吸收和整合。其次,它促进了经济圈内创新主体的共同学习。

创新型经济圈网络形成的条件分析

创新经济圈创新网络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也是创新网络形成的前提条件。根据创新型经济圈的内涵以及创新网络的一般特点,可以对创新型经济圈形成的条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圈的文化。经济圈的文化是区域根植性的表现,这也是影响经济圈内组织之间取得良好的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根植性最主要的表现在当地的社会关系中,还可以表现为当地的社会人文气氛,这一点影响了经济圈内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动及其创新的结果,乃至创新的绩效。良好的经济圈文化氛围为经济圈内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机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具体的,它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它有利于经济圈内创新主体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经济圈内的各个城市、各个组织、各个企业的文化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它们拥有共同的语言、社会传统和习俗等。文化的相似性便利了创新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这样形成了建立在创新主体互动基础上的知识基础。区域内相似的文化氛围促使创新主体形成较为相似的管理风格和运行模式,有利于形成经济圈内创新主体的共识和默契,促进了知识的扩散、吸收和整合。

其次,它促进了经济圈内创新主体的共同学习。区域共同的文化基础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这样在经济圈内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建立在区域文化基础之上的彼此信任持续性也比较长,它是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黏合剂,它可以使经济圈内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建立在非契约的基础之上,并且使得交易活动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展开和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知识的共享,减小了经济圈内创新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创新主体以创新为目的投入学习的活动中,从而形成了经济圈内高效的学习机制,促进了经济圈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它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投入到该地区创新的经济活动中。原因如下:经济圈内良好的文化氛围本身是吸引本地区人才的重要因素。本地区的人才从小就受到相关文化的熏陶,无论是感情方面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会对该地区形成依赖,并且本地区的人才更容易融入到经济圈内的创新环境中去。另一方面,经济圈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其本身具有较为优良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经济圈内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创新的产生、创新的发展和创新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这一切都是吸引经济圈外部的人才向本地区聚集的原因。良好的条件促进了组织学习机制的发挥,从而促进了创新的产生及其产业化的发展。

第二,公共学习的平台。学习是创新的基础,而学习和创新依赖的基本资源是新信息、新知识。因此,就要促进经济圈创新网络中不同创新主体互动学习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一个良好的公共学习平台的搭建。

经济圈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所以它的公共学习平台与区域的公共平台相符,符合网络的一般特征,地区内组织内部或者组织之间创新主体的交流互动形式通过Web的形式得以实现,并且地区内创新网络的形式也与Web的形式相类似。优先带动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不仅要借助于全球的网络形式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而且还要在经济圈的范围内建立区域性的网络,进行更为密切的网络合作形式,这就需要地区内的创新主体之间频繁地进行沟通与会晤,以经济圈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对信息和知识互通有无,经济圈内网络的发展要建立在高度的坦诚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第三,经济圈内的知识资源。创新的主要来源是新知识,经济圈内所占用的知识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到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学习机制的发挥。根据知识存在的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形式知识和暗默知识,其中,暗默知识对于创新的产生更为重要。这部分知识对于创新目标的形成、新知识的产生以及创新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形式知识可以借助于交通、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它在空间地理上的交流、共享与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知识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扩散,所以形式知识不会严格地选择区位条件。形式知识也是区域内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的重要资源,区域内的形式知识越多,它的学习能力也就越强。但是由于暗默知识在区域内的知识资源中占据着绝大部分,并且它对于创新的产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经济圈创新机制发挥的过程中要重视暗默知识的作用。提高经济圈内暗默知识交流的数量和交流的频率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暗默知识本身是不可以编码的,所以它不能够外在地表现出来。随着经济圈内生产活动的发展,创新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事创新活动的组织及其成员也越来越多,人们在生产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形成相应的心理和认知的体验,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创新人员的流动以及私人之间的交流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关系,这些都推动了创新的组织内部及其组织之间的暗默类知识准确、快速的传递与流动,以这些条件为基础就可以聚集经济圈内更多的暗默知识。这种知识一旦在某一地区形成,就会对这一地区具有较强的“粘黏性”。

经济圈是具有较强的合作和信任倾向的区域,它拥有的暗默知识较多,流动性也较好,所以它的学习能力也会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区域内拥有暗默知识量的多少及其交流的频率决定了这个区域创新网络构建的初始存量。(www.daowen.com)

经济圈与一般的区域相比,根植性较强,较强的根植性直接影响到它的社会关系,由于经济圈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容易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些都促进了经济圈内暗默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其较快的流动。形式知识是作为促进创新的另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由于它的流动性本身比较好,另外它具有极强的识别性,所以它的获取形式不仅较容易从经济圈内部的创新主体获取,还能够较容易的从经济圈外部的创新主体获得。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它本身的知识含量及其密度也较大,在暗默知识快速流动的同时,人们对于形式知识的重视程度也会变高。

第四、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社会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在社会经济学的范畴里,社会资本是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圈创新网络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系统的发展,所以研究经济圈内的社会资本,可以先就区域创新网络的社会资本进行研究,再结合经济圈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

区域创新网络这个概念的提出关注区域性创新的发展。在一个地区内,各个创新的主体由于地理位置相互邻近以及地区具有的根植性,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也是形成区域内社会资本的基础。区域内的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针对社会资本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Chung Ming Lau(1999)等对区域内根植性对创新主体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区域内的组织所具有的根植性可能会使得知识在企业内和企业之间的传播和获取具有障碍,而社会资本所形成的信任、和谐、沟通的氛围就有可能克服这些障碍。

Coleman(1988)就社会资本对社会群体中行为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社会资本起到促进行为者行动的作用[2]。区域内创新网络中的创新主体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共同的社会文化基础,相互之间来往频繁很容易在个人和组织的基础上积累较好的社会资本。这样区域内的个人、团体、组织之间就会有较强的社会联系性,并且建立了内部的信任关系,从而容易形成得到认同的规范以及价值观,创新主体的学习机制和知识的交流机制就更有效率。经济圈的特点使得它所具有根植性比一般区域更强,这样使得经济圈内拥有良好基础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建立和增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从而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和费用,使得创新主体获得了更多的竞争优势,加快了创新的产生、发展及其产业化的进程。

根据上面对区域创新网络中社会资本的分析,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内的创新机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影响创新主体来实现的。区域内的创新主体,诸如正式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各类中介机构以及各类非正式机构,诸如专业协会、相关的定期会议和非定期会议等是地区以及地区之间往来的主要形式。企业本身是区域中最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它不仅促进了创新的形成,而且还能够使得创新的产业化得到实现。企业与各类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本身可以形成一类社会资本。基于企业的重要作用,这种社会资本在区域组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济圈内创新机制的发挥及其作用的实现,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区域内的产业创新的实现,企业是产业创新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创新主体,经济圈内社会资本的特点,不仅使得核心城市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较为频繁,而且核心城市和腹地的创新主体之间也有基于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基于个人之间的往来,而且是基于团体及其组织之间的互动联系。因此,经济圈内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创新有着较好的社会基础,直接促进了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及其创新的发展。

第五,经济圈的地理特征有利于形成创新网络。都市经济圈大多分布在大的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开发历史较早,适合人居和大规模的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成本较低,是都市经济圈滋生和发育的主要地区;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有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驱动,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都市经济圈发展的“心脏”,驱动了整个都市经济圈的运行;都市经济圈一般都有大的港口,港口是都市经济圈发展的门户,世界上主要的都市经济圈都有大的港口。比如,伦敦都市经济圈的伦敦港(泰晤士河的出海口),巴黎都市经济圈的巴黎港(塞纳河上的港口),纽约都市经济圈的纽约港,东京都市经济圈的东京和横滨港,我国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上海港和京津冀都市经济圈的天津港等;都市经济圈内部有严密的组织和分工协作关系,都市经济圈的经济建立在内部严密的组织和分工协作基础之上,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域分工协作网络,其标志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联系便捷,专业化功能区遍布,生态环境良好,分工协作有序,空间管制得力,经济运行高效;都市经济圈一般是跨越行政区的经济区,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往往突破了行政区的界限,成了跨越行政区的经济区,因而存在着大量的跨越行政区的协调任务。这些地理特征要求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就要推动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的网络关系的发展,这也是形成经济圈内物流、人流、知识流和技术流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