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圈内的创新资源整合

经济圈内的创新资源整合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分别对创新的相关资源的进行了分析,这一节对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研究。区域内的企业是资源整合主要的行为主体,针对企业的资源整合也是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协调运作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地域范围的有限性,使得核心区域的空间容量、环境容量和经济容量达到极限,一些负面问题开始产生,譬如贫富两极分化、资源短缺、生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时需要弱化区域聚集效应,增强扩散效应。

经济圈内的创新资源整合

以上分别对创新的相关资源的进行了分析,这一节对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研究。本书主要就构建创新型经济圈的过程中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对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并且研究它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资源整合的内涵

资源整合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达到整体的最优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取舍,有进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资源整合的理解要从战术和战略的角度展开研究。

(1)从战术的角度展开研究

从战术的角度展开研究就需要把资源整合作为优化配置的途径。具体的,需要根据区域内相关主体发展的战略和当地的市场需求来对有关的资源进行新的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内部相关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体现,并且实现了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区域内的企业是资源整合主要的行为主体,针对企业的资源整合也是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协调运作的目的。

(2)从战略的角度展开研究

从战略的角度研究问题也是一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通过协调机制把区域内行为主体内部与行为主体外部的职能、合作伙伴、利益主体等整合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内,以实现组织联合的运行效果大于单个组织运行效果的简单相加。

2.资源整合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提高区域的竞争实力

资源在经济圈内的流动是遵循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也就是说,资源会首先流向能够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地区,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会是资源流动的首选地区,这样资源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区。资源不断地聚集于经济发达地区,发达的地区的经济就会有更快的发展速度,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区域内不同地区严重的“两极分化”。区域内资源的整合要求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根据区域内相关主体发展的战略和当地的市场需求来对有关的资源进行新的配置,从而避免了资源的自发过渡集中,防止了区域内“飞地”(Coraggio,1974)[9]的产生,使得区域整体的实力得到提高,也提升了区域的竞争实力。

对于企业来说,资源在集群内的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各个经济主体和各类投入要素的功能,这样保证了各类需要的资源和信息的及时供给。区域内各个地区的企业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相应的公共产品和信息知识。企业也可以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各个产业集群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可以把资源配置到需要的地方。而且产业集群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需要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反过来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产业的聚集能力,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进入集群,并且可以使得它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各个企业要了解自身的定位和需求,并且要以整个区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的发掘出人才的创新能力,并且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程度,开发出更大的市场,吸引很多有用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

(3)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上述对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合理的整合相关的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区域内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也能够提高区域的一体化程度,这是因为资源在产业集群内的合理配置可以使得区域内的产业集群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随着竞争优势的提高,专业化的产业区得以形成,这种发展趋势可以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区域内各个地区有更大的动力推动一体化的发展。

(4)创新发展的需要

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创新是产业集群乃至产业区发展的主要特点,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是产业集群和产业区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关键。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创新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创新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不是简单的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单个个体难以保证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创新的成功,这就需要产业集群或者产业区内的各种创新的资源都得到有效地合理地整合。创新的发展需要创新资源处于一种动态的配置过程中,而整个产业集群或者产业区也会形成一种依赖于资源配置的创新路径,所以有效地配置资源可以提高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的竞争能力,促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3.创新资源整合的途径

上一部分分析了区域内创新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创新资源的整合是区域内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它促进了创新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从而提高了区域的竞争实力。这一部分对创新资源整合的途径进行分析,根据经济圈发展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协调经济圈内资源的聚集和扩散

图3.2 经济圈内创新资源的聚集和扩散

资料来源:作者自己绘制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地区差距决定着要素流动的方向,地区差距出现以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将会不断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样,要素流动又决定着地区差距的变化,在要素流动过程中,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发挥作用,使得地区差距变大或是变小。

聚集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因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效果。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由外围向极点聚集,在增长极的吸引下,腹地区域的财富,包括资金、技术、人力和资源,不断流向核心区域。聚集效应发展到一定阶段,地区差距也扩大到一定程度,一方面受“收益递减”规律影响,边际收益达到最高点以后开始下降,所以聚集的增加带来的收益减少,对聚集的吸引力减小。另一方面由于地域范围的有限性,使得核心区域的空间容量、环境容量和经济容量达到极限,一些负面问题开始产生,譬如贫富两极分化、资源短缺、生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这时需要弱化区域聚集效应,增强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是指核心区域不断向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释放自身能量,把生产要素等由核心区域转移到外围地区。一方面,当聚集效应发挥到一定程度,核心区域已具备实力拓展自己的腹地空间;另一方面,聚集效应的发展也需要向周边地区扩散要素资源,扩散效应的发挥是为了更好的聚集。扩散效应的大小和强度,取决于核心区域聚集效应和聚集能力的大小,通过扩散效应的发挥,核心区域的实力进一步加强,聚集效应也会增强。扩散效应的发挥形式主要有周边式扩散、等级式扩散、跳跃式扩散以及各种形式的混合式扩散。

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是区域空间与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力量,区域发展初期,聚集效应占主要地位,发展到一定阶段,扩散效应就会相应得到增强,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是一个增长极发展、点轴发展到网络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也是交错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发展过程。这一对作用力交织在一起,使得区域竞争力在这对矛盾中消长。

要素分布不均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深层次根源,由市场机制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区域内要素累计的不同使得区域内部差距不断增大,随着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圈内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高低也有不同。图3.2是资源在经济圈内流动的途径,如图所示,经济圈内包括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核心城市是经济圈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腹地城市与经济圈紧密联系,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在没有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资源的流动符合市场的规律,它会流向能够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地区。核心城市一般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健全,地区内人均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较高,市场基础好,所以创新资源在核心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聚集效应的作用下,资源、要素会尽可能的流向核心城市,这些资源的来源可能是经济圈内的腹地城市,也可能是经济圈外部的城市。这种状况持续发展就会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这样就会可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资源的浪费,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生活、工作环境质量下降。降低这些危害的途径就是重视城市扩散效应的发挥,扩散效应发挥的同时,也就是资源在地区之间整合的过程。核心城市需要把资源、要素向腹地城市合理地扩散,这样不仅解决了资源过度集中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腹地城市的发展,减小了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发展的差距,避免了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向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腹地城市不仅可以得到来自于核心城市资源的扩散,也可以得到核心城市以外的资源(核心城市以外包括其他的腹地城市和经济圈以外的城市)。

利用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协调经济圈内不同地区资源流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制度创新系统,强制性制度创新主要是利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政策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而诱致性制度创新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向腹地城市。(www.daowen.com)

举例来说,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北京是该区域的核心城市,它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名列前几位,由于北京所能带来的资源的高回报率,所以资源、要素会首先聚集于北京,要素的聚集不仅包括腹地城市要素的聚集,经济圈外部地区的要素也会流向核心城市。这种形势不断恶性发展使得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严重的贫富差距,这种现象的形成就是资源的流动遵循市场的原则,在经济圈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聚集效应发挥了主导地位,而政府没有进行有效地引导。针对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城市及其腹地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问题,2005年以后,这种现象逐步受到高度的重视,不仅周边腹地自身努力致力于发展,国家也加大力度对它们给予资金上、政策上的扶持。核心城市北京也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对这些地区给予了补偿。上述实例表明制度安排的改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地区内得到协调发展。

(2)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整合

第一,产业集群演变过程中资源的整合。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创新实现的重要途径,创新的实现是构建创新型经济圈的关键,产业集群是创新型经济圈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所以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可以较好的对创新型经济圈内的产业发展进行分析。

研究创新资源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整合,需要结合产业集群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主要的方法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但是由于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演变过程,所以需要结合突变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进行分析。图3.3显示的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全过程,它显示了产业集群从萌芽状态到成熟以及衰落的发展过程。产业集群形成的萌芽是以某个创新型企业的形成为契机的,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基本的资本要素是重要的因素,而企业具有的信息和知识要素、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创新系统是创新型企业成功的关键。这个创新型企业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许多小企业争相模仿,于是大量同行业的小企业涌入市场中。这种趋势的稳定发展,就会形成产业集群的萌芽。随着产业集群萌芽的形成,信息和知识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系统也日趋成熟。这时更多的企业进驻,同时也有一些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进入到该地区,与这些企业联合起来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产业集群萌芽的不断发展,由于一些微小因素的干扰(例如某些环境因素的干扰)使得集群系统产生了突变,这样产业集群就形成了。所以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内产业发展具备相应的集群基础的情况下,突变加快了它的形成,相关的干扰影响因素是在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环境因素成为影响产业集群的重要干扰因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促进了集群内的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以后,部分科研部门和企业为了追求更合适的发展环境或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选择外迁,这样,随着部分企业和科研部门的进入以及部分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外迁,产业集群逐步发展成熟。这时更多的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商贸部门为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利益,会选择外迁,此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就到了衰退期,所以相应的制度创新系统的形成变得越来越必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业集群成熟期的时间,延缓了产业集群进入衰退期。产业集群在经济圈内形成,经济圈内的各个地区之间也可以通过信息、知识、资源、人才等要素的交流,互通有无,促进创新的发展和各个地区之间产业的融合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第二,产业融合过程中资源的整合。对经济圈内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的研究除了需要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之外,也需要对地区之间的产业融合过程中资源的配置进行相应的研究。这是因为经济圈要求高度的一体化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就是经济圈内产业的融合,避免产业重建,这一点不仅能够极大地节省资源,而且推动了地区之间产业的合理配置。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创新的形式之一,它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圈经济的发展。

图3.3 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资源的配置

资料来源:作者自己绘制

经济圈内产业的融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见表3.3),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迅速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就这一方面的意义来讲,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要对地区内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促进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这里的资源包括促进创新的各类物质的、非物质的以及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它的意义是促进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使得区域内的三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其次,产业之间的延伸融合。这个方面主要是指通过高科技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新旧经济之间的产业融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知识和人才等创新资源从高科技产业向传统产业流动,加速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升级,也促进了区域内创新的产生和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的重组和融合,这种重组融合主要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服务在同一标准的约束下或集合下,通过重组融合而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间或是在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通过产业内部的重组和融合最终会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是新的产业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各类创新资源会在相似的产业或是在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流动,它们加速了产业的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产业的创新,产业创新的发展也促进了创新型经济圈创新系统的稳定发展,产业创新的网络是创新型经济圈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3-3 产业融合过程中对资源的配置

资料来源:作者自己整理

(3)创新过程中资源的整合

创新过程中资源的整合需要就不同创新主体对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在研究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时,就每个创新主体做过详尽的分析。创新型经济圈的创新主体与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相同,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中介机构,创新型经济圈的创新网络比起一般区域的创新网络更为复杂,这是因为它需要在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的创新主体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而核心城市的创新主体在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结合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的特点,从而分析区域内资源的流动方向。

第一,不同创新主体对于资源具有不同的需求。在经济圈内不同创新主体由于职能不同,所以对于创新资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经济圈内的创新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由于经济圈内企业的类别不同,需要的资源也不同,并且同一个企业需要的资源种类也比较多,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识资源、资本要素、技术创新系统以及制度创新系统;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是进行研究开发工作的,它们所需要的主要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以及信息和知识资源;政府部门主要是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措施保证创新和经济活动的开展,它们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制度创新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识资源;中介机构主要是沟通相关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活动的,它们并不能进行直接的生产活动,它们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和知识资源以及资本要素(见表3.4)。

表3-4 不同创新主体对创新资源的需求

资料来源:作者自己整理

第二、资源在经济圈内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

由于在一个地区内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固定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在短期内具有不可移动性,所以对于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和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及其资本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

信息和知识资源在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信息和知识会流向能够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地区。具体的分析见第六章。

人才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人才是创新系统中创新能力的核心力量,也就是说,具有相当数量的人才是所有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表3.4所示,人才是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需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追求的是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要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并且良好的团队与之进行合作,能够促进既定的目标地完成。所以具备良好条件的地区会是人力资源首选流向的城市,核心城市一般是人力资源首选流向的地区,条件较好的腹地城市会是其次优选择。

资本要素在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本要素,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购买设备、硬件、技术、专利以及机器等。表3.4所示,对资本要素有需求的创新主体主要有企业、中介,大学和相关的科研机构虽然对资本要素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它们的需求相对于前三者还是较小的。政府对于资本要素的需求主要是融资用于经济圈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研发环境的改善和基础研究的展开。企业对于资本要素的需求主要是用于企业机器设备的更新、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员工工资支出等,这些都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对资本要素的吸引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地区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第二个条件是政府部门相应的政策措施,第三个条件是企业的规模、运营、实力、管理等硬条件和软条件。

第三、创新过程中资源的整合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圈内创新资源的整合需要做到的是,一方面对核心城市和腹地城市之间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对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三个方面是对资源在不同实力的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第四个方面对资源在不同的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要做到以上四点,有效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级政府合理的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的政策措施或是引导性的政策措施对各类资源在地区之间进行分配,以防止资源在一些地区的过度集中。另外经济圈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源,各级政府可以举行定期的正式或非正式会议进行沟通,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其次,建立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经济圈内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中介机构,例如各类评估机构、金融机构和技术的咨询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为各类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导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它们提供资源交易的途径。

最后,加快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对外部资源的吸引是提高经济圈整体实力的基础,这也是经济圈内进行资源配置的前提,引进的资源越多,区域的创新能力提高的潜力越大,创新活力也就越强。

以上从三个方面对创新型经济圈内创新资源的整合进行了分析,分别就区域内创新资源聚集与扩散的效应进行合理的引导,对经济圈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三方面对经济圈创新过程中的创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这三方面对于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它们的分析有利于经济圈内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