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圈内区位条件的影响及研究途径

经济圈内区位条件的影响及研究途径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一个较为传统式的研究是利用经济产出的差异性方法,举例如区域之间就量上的差异性,这种“量”着重于强调GDP的增长、可支配收入以及生产率的差别。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别是GDP的增长、可支配收入以及生产率等的差别这些定量的分析,另外也从定性方面研究区位影响这些量上差异性的途径,其中创新可以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中间变量之一。具体的,对经济圈内区位条件的分析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经济圈内区位条件的影响及研究途径

区位本质上为地理单元,在这个地理单元内具有便利的互动和交流,搜索的密度得以增加,并且提升了相关地区的协调合作。就实证研究方面来讲,目前对区位和创新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传统的方法。第一种类型主要研究基于地理传播的知识溢出以及在地理层面上的创新决定因素。基于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的是将研究范围集中于一个一般性的地理空间范围内,另外还有部分研究着重于就生产函数方面的逻辑性的推理,在创新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变量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它们并不是一些无相关性的解释变量。这种注重数学方法的研究就是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得出一种地理效应,这种地理效应与创新相关联。另外一个较为传统式的研究是利用经济产出的差异性方法,举例如区域之间就量上的差异性,这种“量”着重于强调GDP的增长、可支配收入以及生产率的差别。这种类型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别是GDP的增长、可支配收入以及生产率等的差别这些定量的分析,另外也从定性方面研究区位影响这些量上差异性的途径,其中创新可以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中间变量之一。举例说明:经济圈的发展促进了创新,创新又促进了经济圈的经济增长。构建经济圈要求的良好的地理位置或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具有一个或多个有绝对优势的核心城市,与腹地之间紧密互动,进行资源的聚集和扩散。所以,就需要对知识在具有一定区位的经济圈内聚集、扩散的效应进行研究,并且,通过知识交流机制的作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利用聚集经济的优势,在经济圈地区内或地区之间互动从而有效的发挥创新的优势。具体的,对经济圈内区位条件的分析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新资源。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它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活动、流通活动和消费活动,生产活动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无论是生产活动、流动活动,还是消费活动,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创新活动也需要物质资料为支撑,充分发挥非物质资料潜能。各种创新资源都是有限的,社会对技术创新的需要与技术创新的资源之间永远处于一种矛盾和对立状态,技术创新都处在这种对立两极的张力之中。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规划,有助于用有限的创新资源,获取更多的创新成果。对于创新型经济圈而言,它的创新资源主要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人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经济圈的创新潜力和发展趋势。对于经济圈而言,不仅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创新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整合资源在核心城市和腹地之间的流动,以促进区域整体创新的发展。(www.daowen.com)

第二,创新环境。最早是由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为代表的区域经济研究学派提出,强调产业区内的创新主体和集体效率以及创新行为所产生的协同作用。创新环境包括经济圈内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区域内客观存在的地理的、气候的环境,创新的软环境也是创新的氛围,它是创新主体对经济圈内环境创新特性的主观知觉与描述,这种知觉会影响个体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最终影响到整个区域内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信息环境和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判断:创新环境的外部形象通过一定区域内的行为主体、社会感知和企业以及机构反应出来;创新环境具有它的内部表现逻辑,即人力资源的自我组织过程,中心城市作为创新空间扩散的动力,国土组织按照一体化的专门化和功能化被结构化,微观、中观和宏观相协调;创新环境的协同过程,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去扩展非市场的领域,并指出,区域战略优势很大程度取决于超越市场关系的强度,同时环境的协同还表现在创新的扩散;创新环境提供共同学习的环境,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新运行方案的自我发展逻辑;创新网络要求一体化有弹性的专门化,组成战略联盟与中小企业相互依赖的地方网络以及创新等级网络。经济圈本身具有根植性,它具有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创新主体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促进制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创新等。经济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氛围是创新型经济圈创新机制形成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