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型经济圈形成动因的研究是对它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分析,对创新型经济圈动因进行分析首先要对经济圈的发展演变形式进行研究。经济圈的发展不仅受到地理位置、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而且城市间的分工协作所能带来的经济圈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圈的基本空间结构是核心城市和腹地,核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强弱以及区域内地区间产业融合、分工协作是决定经济圈界限的关键。所以,经济圈的空间发展演变在于其腹地范围的扩大。
图2.1是经济圈发展的主要路径,在经济圈发展的初期,受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核心城市率先得到了发展,新知识、资源、要素和资金会首先聚集于核心城市,随着核心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周围的地区也受益于它的发展,成为它的腹地,核心城市与腹地之间经济融合的同时,地区间产业初步分工;由于聚集效应进一步发挥作用,核心城市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产业的发展要求地区之间明确的劳动分工,随着核心城市与其腹地经济实力的增强,扩散效应作用于该地区周围更广阔的范围,这样核心城市得到发展完善的同时拥有了更广阔的腹地范围,腹地进一步地要求得到更多的资源和要素,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竞争实力;完善的核心城市进一步扩散自身的新知识、资源和要素等,地区的扩散效应大于聚集效应,这时上下游产业及相应的服务性产业发展的同时,腹地在核心城市的带动下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当核心城市的人才达到饱和,城市用地紧张,交通、卫生、气候等问题也相继出现时,地区扩散效应将发挥主要的作用,更广阔的地区得到带动发展。在经济圈整个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关联和其他方式逐步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得以构成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区域一体化程度加强,经济圈形成,并且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图2.1 经济圈形成的路径
资料来源:作者自己绘制
根据以上经济圈形成的路径结合创新发展的条件可以对创新型经济圈发展的动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之间的聚集和扩散效应的驱动力。聚散效应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它们发挥作用决定了新知识、资源和要素的流动方向,新知识、资源和要素的聚集地得到发展的同时,扩散地也会得到带动发展。传统的要素结合创新要素是创新型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动力。(www.daowen.com)
分工驱动力。地区之间合理的分工是产业融合乃至经济融合的前提和关键,分工体系化可以进一步整合经济圈内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核心城市可以凭借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以其科技和产业优势发挥先导和创新的作用,而腹地与核心城市相融合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契机。
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经济圈内的网络化组织可以分为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物质性网络和人际关系、新知识、要素、资源等流动的非物质性网络,物质性网络为城市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基础设施资源,促进了城市间物资和人流的集散,而非物质性网络提供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要素,通过非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圈内城市等级得以形成,分工合理,产业进一步发展。
政府宏观调控的驱动。政府制定协调机制以协调城市之间各个城市的发展与布局、产业的布局、城市交通运输和信息、电力通讯等线状网络的布局,从而推动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政府通过引导、强化、协调等宏观调控行为不仅对经济圈内的地区产业结构进行规划,而且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方式对地区间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核心城市资源进行扩散的同时,带动了腹地的发展。在这众多驱动力中,人才、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是经济圈创新发展的内部驱动要素,而文化、制度和环境等是经济圈创新发展的外部驱动要素。政府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创新的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经济圈向创新型经济圈的发展。
创新主体之间互动的驱动力。创新型经济圈形成的关键条件就是各个创新主体就创新行为而进行的互动,各个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等。由于创新体系的形成需要创新主体之间就知识和技术进行交流和互动,地区内部的创新主体以及地区之间的创新主体需要就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频繁的互动和交流,这种互动和交流推动创新体系形成的同时,也促进了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根植性、同质性和聚集性,推动创新型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图2.2 创新型经济圈形成的驱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