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丽水山耕文化创意孵化中心及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

建设丽水山耕文化创意孵化中心及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丽水山耕”综合体中星创空间相结合,提供基础性的研究、众创、众包的空间,建设文化创意人才的孵化中心。打造“丽水山耕”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平台,在全市建设5个基地仓储中心及杭州、宁波2个城市仓储中心。建设“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分拣、贮藏、物流配送中心,应用标准化物流框,推进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建设丽水山耕文化创意孵化中心及农产品物流配送平台

按照“重点集聚、全面布局、产业驱动、凸显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聚拢优质生态产品全产业链资源,加速推进产业载体建设,形成以“一体”为主导、“十平台”为辐射的产业创新综合体空间布局,其中“一体”是指以碧湖梦工厂为依托的创新服务核心综合体;“十平台”指10个主要特色生态产品公共服务平台,与市本级创新服务核心综合体形成互补的服务体系。以围绕创意设计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公共创新服务体系、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信息化支撑体系等十大体系构建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清单式、一站式、平台式的服务,打造生态产品全产业创新发展新生态。

1.创意设计体系建设

充分挖掘丽水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摄影和巴比松油画文化、畲族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华侨文化、黄帝文化、汤显祖文化、廊桥文化和香菇文化等,将这些文化资源运用到生态产品的创意设计中去。深化丽水文化资源,增加生态产品的文化价值,提升文化创意的能力。

(1)营造文化创意氛围。文脉构成是将丽水文脉故事化,包括“天地的馈赠”“千年的记忆”“虔诚的乡民”,并结合了菌、茶、果、蔬、药、畜牧油茶、笋竹和渔业等九大主导产业的产品文脉。

(2)整合现有创意资源。对丽水市诸如大修厂文创园、丽水市网络人联合会、丽水市摄影家协会、丽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原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辐射杭州温州等文创行业发达地区行业资源,形成丽水市文创产业的集聚区,提供设计与挖掘包括包装、微电影在内的文创产品,全面推动文创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3)推进“丽水山耕”品牌创意产业园建设。产业园主要涵盖创意策划、文创设计、产业辅导、展会营销、农民培训、人才孵化、策略规划等七大功能,内含创意设计中心、人才孵化中心、“丽水山耕”品牌学院等“两中心一学院”,使之成为丽水市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中创意设计体系的基础载体。以“丽水山耕”品牌创意产业园为基础,建设产品创意设计中心、文创人才孵化中心、“丽水山耕”品牌学院。并与浙江省内相关高校加强合作,引入智库人才,建立实习基地。

与“丽水山耕”综合体中星创空间相结合,提供基础性的研究、众创、众包的空间,建设文化创意人才的孵化中心。并在与浙江大学、丽水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基础之上,扩大与诸如中国美院等创意类顶尖高校的合作力度,建设各大高校优秀人才实践基地,每年为5000名优秀人才提供创意实践机会,为全市集聚优秀人才,为全市文创产业培养高端人才,为农业企业输送实用型人才。

2.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技术要素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技术创新资源,加大支持院士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包括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科技技术研发中心、省级重点企业设计院和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等)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推进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速度。着力对丽水传统特色食品产业化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蔬菜食用菌茶叶、竹笋、油茶、水果以及森林食品、特色动物资源食品、营养健康食品、非标生产线装备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贮运手册等的研究,满足生态产品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1)丽水特色传统食品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针对缙云烧饼、遂昌长粽、土面、乌饭、黄米粿等丽水特色传统食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分析评估传统食品的优势质量特性和潜在安全隐患,研发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化生产加工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建立健全地方特色传统食品的产品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部分传统食品机械化、自动化、成套化装备应用,并建立一定规模化示范生产线;通过应用示范,形成一批传统特色食品生产企业综合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加快提升地方传统特色食品总体工业化水平。

(2)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强化鲜活农产品品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应用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无损品质监测体系;研发优化相应的技术工艺,形成综合的产业体系与规范。研发若干项品质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研制相关配套装备,集成成套物流技术操作规范。打造“丽水山耕”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平台,在全市建设5个基地仓储中心及杭州、宁波2个城市仓储中心。建设“丽水山耕”生态农产品分拣、贮藏、物流配送中心,应用标准化物流框,推进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完善“丽水山耕”品牌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依托农业部农产品信息溯源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农产品原产地溯源关键技术和原产地追溯体系构建的研究,建立“四级九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模式,“丽水山耕”产品追溯覆盖率达到100%,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产品监管覆盖面达80%,使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管理规范化和网络化,提高生产效率;保持山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优势,提高国内外竞争力,真正做到“优质多收”,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可以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3)果蔬加工品质提升与新产品开发。以丽水特色果蔬柑橘类、杨梅、桃、茭白等为主要原料,针对目前加工品营养成分损失大、产品核心活性成分评价方法落后、品质易劣变等技术瓶颈,开展加工、杀菌、包装、贮运全过程质量关键控制点研究,揭示果品原料及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机制,并提出控制方法,获得营养健康型新产品。以莲子、黄秋葵、四季豆等为主要原料,研究化学物理处理最大限度地保持果蔬原有的色泽、风味、形状、营养及生理活性成分;利用低温脱水技术、真空低温油炸及软包装等生产技术,研究多种开发低油、口感松脆、食用方便、安全卫生、保质期长的休闲果蔬食品。

(4)食用菌品质保持关键技术及深加工的研究。针对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食用菌干品大部分是农户简单晒干,产品无统一标准,质量差异较大的现状,研究食用菌采后生理及品质劣变的影响因素,研发利于采后品质保持的采前管理和采收工艺技术,开展食用菌采后保鲜、产地干燥初加工过程营养组分及风味变化研究;研究有效保持食用菌风味、营养的采后产地减损预处理、安全保鲜、中长距离物流与加工工艺技术,研究食用菌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研发食用菌功能性食品;建立大宗、特色食用菌采后品质保持技术示范路线和示范基地。

(5)森林食品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主要针对木本油料、林下经济、干鲜果品等名特优经济林建设,研发油茶、核桃、香榧、竹笋等综合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新建基地的品种配置、林下种植、平衡施肥、人工授粉、病虫害生态防治等关键技术;在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林参、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形成木本油料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标准,提出茶园套种香榧、薄壳山核桃的新型栽培模式与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6)特色动物资源食品开发与品质提升。以蜂产品、知了、娃娃鱼等特色资源为原料,重点研究营养强化型蜂蜜配方量化技术、蜂王浆主蛋白的超滤分离技术、快速冷冻加工技术、低温油炸技术等,开发营养强化型蜂蜜、蜂王浆主蛋白、冷冻知了、即食昆虫等新产品;以土猪肉、鸭肉、溪鱼、鳙鱼等优质资源为原料,重点研究肉类预制食品工业化生产技术、香肠制品发色护色新技术、腌腊肉制品的抗氧化保质新技术、“鱼头软罐头”形状保持技术、淡水鱼罐头调味与风味保持技术等,开发低组胺松阳香肠、低硝酱鸭、淡水鱼罐头、低脂溪鱼干等优质传统产品。

(7)营养健康食品研发与产业化示范。以丽水特色动植物资源杨梅、柑橘、水蜜桃、灵芝、铁皮石斛、灰树花、蜂产品以及柑橘果皮、笋壳等加工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综合超声波变温浸提、靶向酶解、膜浓缩、逆向流水透析等提取纯化技术,开展花色苷、黄酮、多酚等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挖掘、活性评价、高效富集及稳态化研究;以多酚、多糖、多肽、核糖核酸、脑磷脂等主要功能因子为核心指标,运用益生菌发酵、纳米稳态化、喷雾干燥、微胶囊包埋等技术,开发具有改善睡眠、调节免疫、抗疲劳等功效的营养健康食品,建立中试或产业化生产线,并开展功能食品或特医食品前期探索研究。

(8)非标生产线装备开发。按照《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基于此,将紧密联合浙江省农科院智能装备团队共同研发主要特色农产品的采摘、干燥、清洗、分选、打蜡、包装等机械装备,实现部分采摘工序的机械化,以及清洗、分选等工序的全程自动化;开展农产品质量的检测设备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应用,研发出适合本地企业应用的水果自动化分级生产线、水果品质在线无损检测装备、农产品自动化包装设备等,显著提升我市农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技术创新资源,促进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继续采用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以团队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服务的形式,深入企业对接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了“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储运操作手册、水稻“双减”工程、品种选育等科技项目。继续推进“百博进百企”工程,将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对接,促使科研院所人才深入一线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提供一年四季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推进共建的大院名所的落地与运作工作,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丽水研究中心授牌,浙江农林大学共建生态康养食品工程中心签约,浙江医院共建浙江(丽水)森林康养中心签约。

(1)明确职责,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要明确参与产业链各方的职责,形成深度合作模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摒弃原来形式上的松散结合,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设计、监督、规范、考核和推进,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督导评估制度,为企业提供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适时监控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际状况。

(2)各尽其职,政产学研用优势互补。以种养殖户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桥梁,高校、科研机构为纽带,结合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将企业精准引进来,推动地区相关项目落地。政府搭建创新平台,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院校发挥教学、培训、技术推广的功能,形成集政府、产业、学校、科研机构,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服务、生产一体化的产业链,链上的所有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优势互补。

(3)政府引导,政产学研用精准扶贫。针对丽水存在较多欠发达地区的现状,在搭建了政产学研用平台的基础上,政府根据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引入企业进行投资,并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整合当地高校、科研机构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考核标准、评价制度,明确职责,针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各方协同创新,成立科研攻关团队,取得科研成果,通过高校平台进行技术服务、生产人员培训、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最终使种养殖户受益,实现精准扶贫。

4.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聚焦丽水生态产品全链条服务,以综合服务为导向,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1)引进公共服务机构。搭建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检验检测、计量测试、商标品牌培育、应对贸易壁垒、标准制定、认证咨询、人员培训、风险预警、质量技术咨询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2)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设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引导企业在平台中共享技术、交流生态产品培育经验,实现科技要素在平台高效流动,满足广大企业对科技的需求。

(3)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化管理。整合丽水生态农产品品牌,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科技培训和农产品安全意识教育。继续深化成名良久、声名远播的农产精品品牌,如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推动企业使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进而有助于提升生态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

5.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积极推进丽水网上技术市场建设,集聚与产品研发、创意设计、转化交易相关的高校院所、企业、设计协会、中介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交易转化。

(1)努力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紧密结合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通过组织项目的实施以及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工作指导员的科技辐射带动作用等,积极向农村、农民推广经济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科技意识和农业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

(2)优化创新成果转化行动环境。强化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强与丽水产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大院名校和省内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开展各类专项成果推介活动;推进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网上网下融合的科技大市场体系建设,引进一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领域的科技中介机构。(www.daowen.com)

(3)搭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依托现有丽水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发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实现商标证书、知识产权等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并将交易数据纳入大数据中心,配套金融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交易转化。

6.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创建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展打击假冒专利和产业领域专利保护专项行动,建立企业专利援助、监测和预警机制,探索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落实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在丽水学院挂牌成立“丽水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积极谋划知识产权导航评议工程,出台相关知识产权评议办法,深化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稳步推进丽水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丽水已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加快创造一批具有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群,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标准化,推进商标与区域品牌培育,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的比重和出口比例。

(3)鼓励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丽水已制定正完善地方性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建立重大产业政策制定、重大技术与装备引进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制度,形成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尤其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违法侵权案件的查处。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体系。优化和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行规,鼓励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维权组织;建立完善专利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券等政策享受挂钩。加强知识产权发展趋势、法律状态的研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7.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

强化产业展览展示服务,支持企业开展设计大赛、品牌展览、行业论坛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产业存量空间资源作用,利用空余场地发展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培育集展示、交易、孵化、共享、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体系。

(1)探索星创天地服务新模式。充分调动入驻丽水市各个乡镇的科技特派员和团队科技特派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以技术入股、自有资金入股、众筹等形成创办星创天地,实现特派员自有技术成果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继续加强对星创天地的指导和支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重点围绕创业孵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促进浙江省农村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新贡献。

(2)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研究制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后补助制度,对经认定备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按其新增孵化面积(众创空间按其装修和设备投资)、运行和服务投入、运营绩效等给予运营机构补贴和奖励,每家孵化器、众创空间累计分别不超过300万元、120万元。

8.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为产业创新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信贷支持,实行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优惠,合理提高综合授信额度。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体系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制度,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1)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与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丽水生态经济版”中的“丽水山耕”板块,引导200家农业主体进行股份化改造,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向丽水农业;激励科技创新、农业主体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对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浙江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予以不同标准奖励。

(2)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积极做好科技金融试点工作,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立“投、保、贷、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鼓励建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科技信贷专业机构;完善和做大银行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企业科技项目贷款贴息规模,深化科技保险试点,推进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型企业贷款项目评审,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3)组织开展多种科技金融专项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业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主题活动;实施科技金融专项行动,组织创业投资机构、银行、券商、保险、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的专业人员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投融资和金融服务;举办各种科技金融论坛和对接活动;开展科技金融培训。

9.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聚集资本、技术、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构筑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主体开放、共享、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1)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各种创新激励制度,如技术股权制度、专利产权制度,加强生态产品全产业专利产权保护,营造公平、透明、公开的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创新动力;着力培育生态产品全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生态产品全行业乃至国际创新的领军者和风向标,成为区域创新的“心脏”和“引擎”,同时重点扶持生态产品全产业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在研发机构建设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为其研发能力提升提供服务保障。

(2)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是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应加大政策创新力度,破解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困境。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实行普惠性的财政科技资金补贴;搭建平台,为丽水生态产品全产业中小微企业提供管理平台,并在税收减免、创新基金申请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3)着力培育企业创新支撑网络。加大力度发展,为生态产品全产业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的新型研发组织,推动研发活动市场化分工,让丽水生态产品全产业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更便捷地获取外部支持;建设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客空间、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科技市场等各类创新支持机构,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国内、省内骨干大学引进丽水共建研究院,对生态产品的全产业链创新服务提供了智力保障;依托丽水职业学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量创新创业人才。

10.创新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丽水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最新的技术来构建1+N的综合体信息化支撑服务系统。以丽水农业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开发N个服务支撑系统,即丽水生态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丽水生态产品O2O电子商务平台、丽水生态农业主体管理平台、丽水物联网平台、丽水农资溯源平台、丽水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网络评估系统、农企征信系统、产品配送平台。整个系统为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创新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全市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国内外的渠道分销商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1)建立丽水生态产品大数据平台。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大数据平台。融合生产主体数据、生产过程数据、加工过程数据、销售数据、农口部门检查巡查数据、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农产品生产标准与指标数据等内容,同时完善省、市两地农业大数据无缝对接,形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共享。实现从环境、生产、销售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可以高效地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树立品牌。

(2)丽水生态产品O2O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全市生态精品农产品的融合主流电商、农集APP、微商、微信小程序和实体销售的线上线下立体营销推广体系,建立全产业链的渠道分销、零售系统、门店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扩大以“丽水山耕”为代表的生态产品销售面,形成分销渠道多元化发展,精准化服务。覆盖全市九区县农产品、林制品、木制品等丽水精品产品,服务全市2000个农业基地、1000家农业企业、500家农家乐、1000家销售门店。

(3)打造基于GS1全球统一编码标准的产供销全流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方面,对农产品从种植、采摘、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和追溯,确保“丽水山耕”农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保障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另一方面,通过GS1全球统一编码系统,打通“丽水山耕”走出丽水,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数据交换的通道。同时,GS1系统的数据可与浙江省重点行业(产品)信用追溯平台、国家重点食品(产品)追溯平台进行交换互通,消费者可进行实时查询,提升消费体验。

(4)建立基于RFID的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从收货、上架、捡货、补货、发货到盘点全流程的智能管控,完成流程数据自动采集、自动定位取货、智能盘点等功能,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紧密联合,实现物流仓储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5)农业主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市农业企业、生态协会会员提供农资采购、农事计划、农事记录及农产品销售的全方位服务;同时集成物联网传感设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进货、出货、批发销售、付款等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6)物联网平台建设。为全市制定农业物联网统一平台接口标准及推广示范应用,通过物联网及通信技术手段,实现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及销售全过程的环境监测与控制、可视化管理。及时掌握各环节的信息,可以实现高效调度、远程管控、实时预警、应急指挥,可大幅减少因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有力变革农业管理和服务模式,彻底转变生产者、分销商、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7)丽水农资溯源平台。把控全市农资溯源质量安全,提高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提高农资监管工作效率,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对任一农资经营主体、任一生产厂家、任一品牌农资在特定区域销售网络的全面掌握,达到真正的可追溯监管。

(8)全市林权、宅基地、小水电等交易平台。强化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机制,开发小水电股权交易系统,建设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农业主体增信系统,深度挖掘农村产权价值。设计和管理生态金融方案,建立符合“丽水山耕”品牌发展的金融体系。

(9)产品配送平台。以碧湖田园综合体为中心,建立“丽水山耕”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服务对象包括电商平台用户、基地农场、本地化菜场、批发市场等。主要活动包括订货、进货、储存、流通加工、订单拣货、发货、配送等。

整合所有系统的生产、加工、储运、信用、销售、用户等相关数据,建设丽水农业大数据中心,为丽水的农业、电商提供一个数据标杆;作为丽水精品农产品的品牌信息化支撑服务系统,为“丽水山耕”生态发展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惠农、利农,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对接农业资源渠道,为“电商换市”搭建数据平台,为青年电子创业提供稳定的货源、统一的创业培训、产品包装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