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丽水市的生态农业实践历程

丽水市的生态农业实践历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丽水古代就有生态农业的萌芽,明洪武《青田县志》即有关于稻田养鱼的记载。农业循环再利用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成为丽水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02年,丽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加快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兴市战略》的决议。丽水市以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目标,编制了《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建设生态示范区的主要内容。

丽水古代就有生态农业的萌芽,明洪武《青田县志》即有关于稻田养鱼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末,稻田养鱼得到大面积推广,而且还在稻田四周田埂,水沟、渠路两边种果树,这一时期丽水的生态农业主要着眼于生产空间的立体利用,用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提高综合效益。1982年,莲都山根村在田埂上种柑橘7000多株,到1989年有60%的柑橘树投产,收柑橘8万多千克,产值8万元。全村田埂的经济收入占农田收益的60%。

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农药化肥以及各种生长激素在农业中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安全生产成了问题。1989年,国家农业部在编制“八五”农业发展规划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工程,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相关的各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污染的优质农产品的产、供、销管理系统。农业循环再利用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成为丽水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02年,丽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加快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兴市战略》的决议。丽水市以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目标,编制了《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建设生态示范区的主要内容。要求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利用丽水市自然地理优势,大力开发高山蔬菜、笋制品、山野菜系列、茶叶、水(干)果等天然食品、有机食品,形成一批无公害、出口创汇力强的优质产品,建成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1.绿色农产品基地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的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条:①产品的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②原料作物的生长过程及水、肥、土条件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③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贮运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根据上述标准,1992年,原丽水市梅峰茶叶公司在大姆山创建生态茶园,运用有机仿生科学方法管理茶园,以虫治虫,不施农药和化肥,所产茶叶无污染、无公害,耐冲泡,独具色、香、味,建成了第一个绿色农产品基地。

2001年,开始实施“农产品绿色行动计划”。创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35个,示范面积471公顷,养殖禽类81.2万羽、畜类3.3万头。全市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基地320个,面积2.28万公顷。遂昌县大柘镇与松阳县新兴乡无公害茶叶基地、青田县杨梅基地、缙云大洋茭白基地、莲都区九坑桃基地等,其规模都在万亩以上。2002年,全市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8个,面积近1万公顷,各类农业示范园区33个,面积2000多公顷。2003年,云和县重河湾黑李基地和长田云和雪梨基地通过有机认证。

2004年,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的规定,经环境检测评价、现场检查和专家组评审,丽水市绿溢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庆元县益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云和县绿谷农产品产销合作社等19个农产品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莲都区和遂昌县还通过了全国无公害水果、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创建达标验收。另有21个基地依据《丽水市绿色农产品管理办法》,通过市级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共计面积736.6公顷,认定产量香菇170万袋,禽120万羽、180吨(蛋)。

2005年,通过市级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39个,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个。全市水果绿色无公害生产面积达到67万公顷,规模较大者有松阳县的早熟梨基地,莲都区的椪柑基地、青田县的杨梅基地,缙云县的桃、梨基地等。2006年,莲都区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区),庆元县成为全国首批有机产品生产试点县。2007年,23个基地申报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通过认证的21个。全市累计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48个。规模为:种养面积3.18万公顷(47.73万亩)、畜禽626.8万头(羽、只)、食用菌6310万袋。

截至2010年,全市通过省级以上认证的有机食品基地94个,种植业产品面积7400公顷,食用菌生产规模338万袋,畜牧业养殖规模1.9万头(只),水产养殖水面34.3平方千米;绿色食品基地47个,种植业产品面积3600公顷,食用菌生产规模1964万袋、14万平方米,畜牧业养殖规模2万头(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9个,种植业产品面积3.84万公顷,养殖规模631万头(只),食用菌生产规模10296.5万袋,368公顷养殖水面及30个网箱。另有通过市级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253个。

2.绿色食品

21世纪初,丽水境内各县(市、区)采取措施,推进绿色食品的生产和申报认证工作。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个层次认证,简称“三品”。

2001年,莲都区筹集100万元资金,启动“农产品绿色行动计划”,制订《无公害茶叶、迎庆桃、稻米、柑橘、甜玉米、生猪等生产技术规程》《莲都区农药经营、使用管理办法》,健全农作物病虫测报网,推广各类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和长效复合有机肥应用,并出台《绿色食品开发奖励办法》,对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培训,对获得认证的给予奖励。梅峰茶叶公司大姆山20公顷茶场所产“梅中田”茶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证委员会审定,符合有机茶标准,获全国“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这是丽水市第一个获得有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

同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开发总公司严坑坞茶场336.33公顷茶园生产的“惠明玉簪”等品牌茶叶,也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农残检测,达到欧盟茶叶农残控制新标准,被授予“丽水生态名茶”证书和生态茶基地称号。其后景宁“奇尔”惠明茶、遂昌“龙谷丽人”茶、庆元“百山”“瓯源”绿茶、龙泉“龙渊贡茶”“凤阳春”、松阳“五龙春玉”“绿谷龙剑”“松阳银猴”、云和“仙宫雪毫”“云河绿羽”、青田“太鹤御茶”、缙云的“仙都笋峰”先后通过有机茶、绿色食品认证。与此同时,水(干)果、蔬菜、粮油类绿色农产品生产也取得若干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

2002年,全市有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0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标志认证,19个农产品获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另有一批农产品通过丽水市级绿色农产品认证。通过认证的产品,可以使用相应的标志,并有一定的使用年限,期满后要经原认证部门复查换证,方可继续使用。有关部门每年对通过认证的产品进行年检复核,以保证产品品质。截至2010年底,全市先后有238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66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19个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3.生态养殖

1989年起,缙云县开展鱼鸭共养,以鱼补鸭,同时在当地自办孵坊,联办饲料厂和蛋品加工厂,提高经济效益。1990~1992年,每只蛋鸭年纯收入10元左右。楼云金承包鱼塘658.7亩,养鱼养鸭办孵坊,获利40多万元。

2001年,庆元县发展山地竹山养羊、高山稻田养鱼等特色生态养殖。(www.daowen.com)

2002年,《丽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五”发展规划》出台。其中提出:推广节粮型和食草型畜禽养殖,利用生态技术,推广立体养殖业,河谷盆地和低山地区发展养猪、鸡、鸭、鹅,高丘和中低山地区发展兔、牛、羊。保护和开发名优特新水产,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积极推进高科技工厂化生产。结合瓯江流域的梯级开发,发展渔业生产,合理开发高效的网箱养殖;推广稻田养鱼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打响“田鱼之乡”的品牌。推进生态养殖业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1)稻田—养鱼生态模式。稻田养鱼是丽水山区的传统农业种养模式,已经有了1200多年的历史。2005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首批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是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1年丽水市开展“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典型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这种模式既产稻谷,又出水产品,还可节水节肥少用药,其产品不但品质好,而且绿色生态,生态种养面积达38 100亩,实现粮食产量17 000吨,田鱼总产量1900吨。

(2)鸭—鱼—兼种蔬菜生态模式。缙云饲养麻鸭历史悠久,在明朝成化辛卯(1471年)版的《处州府志》中就有记载。改革开放后,全县有四千多养鸭专业户、三万多人养鸭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年饲养量达1500万羽以上。近几年来,推广立体化、链条型养鸭技术,养鸭兼包鱼、水库,既养鸭又养鱼,还兼种粮食、蔬菜、水果和饲料加工运输。池塘养鱼,水面养鸭,塘旁种水果,鱼塘淤泥及禽粪喂鱼和作肥料,形成良性循环的生物链。1997年7月1日,缙云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经济办公室授予“中国麻鸭之乡”的称号。

(3)果园、山(林)地—鸡生态模式。鸡在果园或山(林)地圈喂放养,鸡吃果园林中的虫、草,减少果树病虫害,鸡粪肥土,增加果园、林地有机肥,使放养鸡肉质比室内鸡有极大改善,受市场欢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此模式在云和县云和镇大平村、缙云县新碧镇、莲都区水东的农户联合投资养殖,分别形成几万羽至20几万羽的规模。全市果园、山(林)地饲养的优质鸡每年有350万羽可出售。

(4)养羊—种草生态模式。从1996年开始龙泉市实施国家农业部的种草养羊项目,同时开展“优质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种草养羊业的发展。到2001年,全市已有规模养羊户970户,饲养量已从不到2000只发展到近5万只。2015年龙泉市种草养羊项目通过农业部验收,并建立波尔山羊、黄羊等良种繁育基地,同时,为人工草场提供优质的种子保障。

(5)茭白—养鸭(鱼)共育生态模式。缙云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海拔≥600米以上地区种植茭白,并与鱼、鸭、螺、萍多形共育,所产的高山茭白鲜、嫩、白,品质优,口感好。这种高效、立体、生态的多形种养模式,有利于孕茭而提高品质,实现高山茭白高产优质鲜美。亩产平均达2250千克。在2002年被省认证为浙江绿色农产品称号,2004年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2005年被认定为丽水市农业名牌产品,2002~2006年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连续五年荣获金奖。

2002年,丽水市绿园禽业有限公司的山水牌肉鸡生产基地、青田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青野牌肉猪养殖基地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称号。云和的仙宫牌有机鱼获国家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丽水绿园禽业有限公司的山水牌肉鸡、青田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青野牌肉猪、青田县云山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山鹤牌田鱼、浙江省龙泉市瓯江彩鲤原种场的瓯江牌瓯江彩鲤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2003年,丽水市绿园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园香牌本鸡、绿园香牌香鸡,遂昌县水阁养殖场生产的金茶牌肉猪,浙江均得利饲料种禽有限公司生产的均得利牌肉鸡,缙云县五莲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莲星牌肉鸡,缙云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园生牌麻鸭,缙云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的公司生产的绿园生牌鸭蛋等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定。遂昌县水阁养殖场、丽水市果业有限公司、缙云县五莲农牧有限公司、浙江均得利饲料种禽有限公司获浙江省年度无公害养殖基地称号。龙泉市天和食品实业有限公司、青田县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遂昌县农牧产品开发公司获丽水绿色农产品(畜禽)基地称号。浙江均得利饲料种禽有限公司生产的均得利牌肉鸡、缙云县五莲农牧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莲星牌肉鸡、浙江均得利饲料种禽有限公司生产的均得利牌肉鸭、缙云县绿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园生牌麻鸭、缙云县绿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绿园生牌鸭蛋获得2003年度丽水绿色农产品认定。

2004年,经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验收审定:丽水市绿园禽业有限公司的绿园牌香鸡、浙江均得利饲料种禽有限公司的均得利牌肉鸡、缙云县五莲农牧公司的五莲星牌肉鸡与肉鸭、缙云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绿生园牌鸭蛋和青田县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青野牌猪肉,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7个产品的年生产规模为家禽262万只、无公害猪7000头,无公害产品5160吨。龙泉市绿农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绿腾牌肉鸡,获得2004年度省、市绿色农产品认证,生产规模50万只。

2006年,浙江四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放养鸡养殖区、缙云县均得利禽业有限公司种鸡养殖区、缙云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蛋鸭养殖区、缙云县五莲农牧有限公司SM3樱桃谷肉鸭(种鸭)养殖区、龙泉市大发生态养殖场养猪场、浙江绿园禽业有限公司本鸡养殖区、松阳县绿谷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小石养殖基地、青田县现代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丽水市禾意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区经考核认定为第一批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

2007年,丽水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年底,全市新建扩建标准化规模猪场19个,新建农牧结合生态养猪场19个,建成山区特色畜牧业项目12个,养殖小区4个,畜禽场规模治理53个。市“新农村新农业惠民工程”对养殖户给予政策倾斜,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畜牧业发展。

2008年,编制《丽水市生态畜牧业规划》。明确全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丽水市生态畜牧业补助项目申报指南》(丽农发〔2008〕39号)文件,并根据《关于开展丽水市生态畜牧业补助项目验收的通知》要求,给予绿园禽业生态养殖场等20家企业发放4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编印《丽水市生态畜牧业材料汇编》和《丽水市生态畜牧业用地图册》。全市落实畜牧业规划用地390块,规划总面积3180公顷,为今后畜牧业发展打好用地基础。到年底,全市新建扩建国家标准化规模猪场21个,新建省级农牧结合生态养猪场23个,有力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2009年,全市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养殖场达到30%以上。生态养殖已成为丽水畜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废菌棒发酵床养猪技术已推广到7个县(市、区)的10个养猪场,建立废菌棒发酵床达8000平方米,成为全省变废为宝生态循环养猪的一大亮点。为解决种植业缺肥和养殖有机肥利用不足的矛盾,积极倡导就地和异地推广农牧结合养殖模式。龙泉、松阳、莲都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多品种多模式试验,建立示范场362个,进一步推动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畜牧业快速发展。继续对水产养殖塘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全市“百万亩养殖塘建设改造工程”完成建设改造养殖塘353.4公顷。其中,建设改造鱼塘206.4公顷,修补渗漏鱼塘147公顷,超额完成2009年任务7.16%。省级示范项目鱼塘标准化改造122公顷,省补助资金93.4万元。通过鱼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生态渔业的发展。

2010年,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等“六化”要求,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场的创建,青田欣宏源公司、龙泉竹垟畲乡猪场和遂昌绿成蛋鸡场通过农业部创建认定。发挥山区海岛项目带动效应,创建原生态养殖基地163家,家畜存栏2.7万头,家禽存栏22万羽。开发利用优质畜禽资源,举办“七山头土猪节”、缙云麻鸭推介会。全市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3073户、累计3.2万户,年产沼气1280万立方米。完成353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工程和2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建设,建成雨污分离设施3.29万米,沉淀池861立方米,储粪池4928平方米,厌氧池1.36万立方米,年产沼气99万立方米。配套农田果园2.35万亩,年粪便收集2.5万吨,年加工有机肥2万吨。

2012年,丽水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立足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山区资源等优势,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生态精品农业的理念,相继出台了《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