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熊彼特的另外一个重大贡献是将创新的功能落实到“企业家”身上,把生产力的发展加以人格化,从而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更加翔实可靠。德鲁克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在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除了熊彼特和德鲁克之外,还有很多学者对创新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结构创新等诸多理论,为创新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对于创新的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其中,最为经典的应该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和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论述。

熊彼特1912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著作中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创新理论”[1]。他认为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引入是由资本主义的灵魂“企业家”来决定的。

他将创新分为五种情况:①引进新产品;②采用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获得新的原料或者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企业本身的新组合,例如,建立或打破一种垄断。

熊彼特明确地区分了创新和发明,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不是技术范畴,它不是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是指将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其结果是生产效果进一步提高。

熊彼特的另外一个重大贡献是将创新的功能落实到“企业家”身上,把生产力的发展加以人格化,从而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更加翔实可靠。

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物质生产能力的活动”,“任何改变现存物质财富创造潜力的方式都可以称为创新”[2],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资源,它赋予资源新的能力,使资源能够创造财富。

例如,发现某个东西的用途,从而使这种东西产生新的经济价值,或者采用某种方式如分期付款使消费者具有更大的“购买力”等,这些都是企业家创新的结果。

德鲁克认为创新有七大来源,并按照可靠性和可预测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意外之事——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等;②不一致之事——现实和设想或推测的不一致之处;③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④每一个人都未注意到的工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⑤人口变化;⑥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⑦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前四大来源存在于企业内部,后三种来源涉及企业或工业的外部环境[3]。(www.daowen.com)

在德鲁克看来,“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专注于市场,而且由市场来推动”,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发明创造只能算是“聪明的点子”,而不能算作创新。德鲁克进一步指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并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在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以上熊彼特和德鲁克关于创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观点非常相似,笔者认为它们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他们关于创新的论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主题和观点:创新的内容(或来源)、创新的效果以及创新的承担者。由于出发点的不同,他们用来表述的语言有一定的差异,但语言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却基本上可以相互转换。

熊彼特主要从企业生产的角度对创新进行论述,因此,其论述主要与企业生产相关。而德鲁克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因此其表述不再局限于企业生产,而是更加宏观和抽象的层次来谈论创新,但如果将其关于创新的论述换一种角度来说,则与熊彼特的观点基本相同。

例如,德鲁克列出的创新七大来源与熊彼特关于创新的五种内容密切相关,而熊彼特所说的引入新产品、获得新原料、开辟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实行新的组织形式等都可以纳入德鲁克“创新是一种资源,使人力和物质资源拥有更大物质生产能力活动”的概念之中。

此外,德鲁克和熊彼特都认为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新的想法、点子、发明只有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产生了实际效果才能算作真正的创新。

除了熊彼特和德鲁克之外,还有很多学者对创新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结构创新等诸多理论,为创新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追根溯源,这些理论基本上可以从熊彼特和德鲁克的创新理论中找到根源,是熊彼特、德鲁克创新理论的延伸、拓展和再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